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上海加快資訊港建設

賀壽昌

    21世紀是一個人類邁入資訊經濟的世紀,資訊交流的速度和規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和現代化水準。而城市作為吸納力強、輻射面寬的資訊集散地,理應充當資訊化的領頭羊。城市資訊化,必將成為21世紀城市發展的新主題和社會發展的新興原動力。上海要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必須首先加大城市資訊化建設的力度。

    基於這一認識,上海在1994年就提出了“資訊港”的概念,並逐步醞釀形成了上海開創城市資訊化的跨世紀行動計劃。1996年,“上海資訊港工程”正式啟動,1999年上海資訊港基本框架“1520”工程,即:建成一個網路平臺(ATM寬頻資訊主幹網路)、5項骨幹工程(上海資訊交互網、上海國際經貿電子數據交換網、上海社會保障網、上海社區服務網、上海金卡與收款系統)以及行政決策服務、城市規劃、財政稅收等20個重點資訊應用系統項目基本建成。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海市有關部門會同本市有關專家經過認真醞釀和反覆論證,從一大批資訊化建設項目中篩選出七項基礎性、標誌性、關鍵性工程,統稱“上海資訊港主體工程”。這一工程被列為今年上海市政重大工程建設的“一號工程”。“一號工程”建成之後,上海將成為國內網路資源綜合利用程度較高、資訊傳輸較快、業務開放度較大、使用便捷、資費合理的城市,從而為上海“十五”期間的高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爭取在10到15年內基本實現城市資訊化。這同時也表明,上海已經以積極的姿態,做好了迎接全球資訊化浪潮挑戰的準備,致力於在城市資訊化這一獨特領域抓住機遇,開拓進取。

    從客觀上分析,上海實施城市資訊化有著多方面的有利條件。上海是中國大陸市場化資源配置中心,證券、外匯、商品期貨、航運、技術等全國性交易市場相繼崛起;上海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口岸城市,1999年上海口岸進出口商品總值達到761.5億美元,佔中國大陸的20%以上,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21.6萬國際標準箱,名列世界第七位;上海是外商、外資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首選地和橋頭堡,90年代上海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超過2萬個,合同金額400億美元,世界大企業500強已經有一半以上落戶上海。在上海開辦的營業性中外金融機構超過3000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達到62家,已開放人民幣業務的有24家;上海擁有巨大的潛在網民資源,戶籍人口超過1300萬,流動人口超過300萬;上海擁有全球最大的城域有線電視網路,有線電視用戶超過300萬戶;上海擁有城域光纜1.72萬公里,光纖進入高層商品房、大樓和居民小區的覆蓋率達到90%。所有這些,都對上海城市資訊化形成了巨大市場需求和強勁推動力。同時,上海的城市資訊化計劃也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援,一些關鍵性的資訊化項目,如網路資源綜合利用,電腦網、有線電視網、電信網的“三網融合”等也都作為全國試點或示範工程實施。

    上海城市資訊化建設的發展目標

    對於上海城市資訊化建設來説,2000年的主要任務是確保“一號工程”順利圓滿地完成,並由此形成一個國際先進的寬頻、高效率、大容量的資訊網路平臺,國際出口頻寬總量達到1000兆以上,資訊主幹網傳輸和交換速率分別達到2500兆和4萬兆以上。

    進入新千年之際,上海的城市資訊化成果還體現在:成功地進行了IP寬頻網多種接入方式的試驗,為實現“三網融合”創造了條件;初步形成了由電子證書、密鑰管理、聯合徵信、網上支付等支撐的電子商務運作框架,並建成了“網上南京路”虛擬商廈,以及化工、醫藥等行業性網上交易平臺;分別實現了銀行卡、公關交通卡、社會保障和市民服務卡的“一卡通”。此外,上海現有手機用戶240萬戶、家庭電腦100多萬台、上網戶數100多萬戶、ICP開設網站超過350家。

    可以設想,在資訊港主體工程完成之後,上海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和綜合服務能力將繼續在全國保持領先,並有望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上海資訊港主體工程建設,不僅能夠形成比較完善的資訊基礎設施,而且對進一步改善上海的投資環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就業機會、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改造、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拉動資訊消費、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質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一號工程”建設將帶動和促進一大批資訊應用項目的發展,為電子政府、電子商務、社會公眾服務電子化、行業交易平臺等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使視頻點播、遠端教育、遠端醫療、網上消費等新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大大提高網路資源綜合利用和資訊資源開發應用水準。

    有“上海資訊港主體工程”奠定堅實的根基,上海的城市資訊化建設將在新世紀之初步入快車道,並有望在21世紀的頭幾年實現若干個國內之最,一些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即:建成世界大城市中最先進的資訊網路平臺;形成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三網融合”和“手機上網”城域市場;擁有世界各大城市中發行量最大的社保卡、公交卡“一卡通”。上海還有望成為國內最先進、世界上重要的高清晰度電視播放地區、電子商務活躍地區和網路教育普及地區。同時,在今後三五年內,上海將努力推進政府、企業、社會公眾領域的資訊化,在今後三五年內基本實現行政運作資訊化;大、中型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金融資訊化基本實現與國際接軌;遠端醫療等社會公共領域資訊化有較大發展。

    從明年開始,我國將進入第十個五年計劃時期。根據上海城市資訊化建設的時間表,新的五年計劃中上海要達到的總體目標是城市資訊化整體水準達到發達國家中心城市平均水準之上,綜合指數在國內佔居領先地位。這對於上海的資訊化發展來説,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十五”期間,上海市將順應網路經濟加速發展的趨勢,著力實施資訊化領先發展戰略,促進資訊基礎設施、資訊産業、資訊技術和資訊應用的綜合發展,進一步提高上海資訊化水準。推進政府、産業、城市建設和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以及社區的資訊化;把建立資訊技術創新體系作為主要任務,重點發展微電子、軟體、通信、數字音視頻産品等資訊産業項目,使資訊産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從1999年的6.1%提高到2005年的12%——15%,資訊産品製造業産值實現翻兩番,資訊服務業營業額從1999年的126.8億元提高到2005年的800—1000億元。資訊産業將繼續保持作為上海主導型支柱産業的地位,形成以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集團為龍頭、國內電子百強企業為中堅、各種所有制科技企業共同發展的産業群體。

    上海市在推動城市資訊化建設方面的舉措

    資訊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正確的、創新的理念作為先導。在“十五”建設過程中,上海的城市資訊化將重點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堅持高起點地搞好規劃和建設;堅持政府推進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相結合;堅持以改革開放促建設,支援、鼓勵海外投資者和科技力量參與上海資訊化建設,並力求在積體電路晶片及網路安全技術開發等關鍵領域形成自主創新産業。

    上海在城市資訊化建設方面正致力於抓好1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抓住機遇,突出重點,大力發展資訊産業;二是通過企業資訊化加快傳統産業優化升級;三是繼續推動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普遍服務水準;四是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為城市資訊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五是積極推進電子商務,促進現代商貿的健康發展;六是強化政務資訊化建設,促進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七是加快發展城市建設和管理資訊化,提高城市的綜合管理水準;八是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的資訊化,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九是不斷完善市民服務和社區服務資訊系統,使市民感受到資訊化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十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拓展上海資訊化發展空間。

    在體制改革方面,上海市在1996年5月成立了市資訊港領導小組,成為上海市資訊化管理體制中第一個單獨設立的專門行政機構。1998年6月,市委、市政府又進一步調整建立了市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領導小組,常務副市長陳良宇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今年6月份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又調整為上海市資訊化辦公室,並列入市政府直屬機構序列,這充分表明瞭上海市政府對資訊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標誌著上海市的資訊化事業開始進入大發展時期。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信息辦副主任)

    

    中國網2000年12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