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不該消失的賀蘭岩畫

     寧夏賀蘭山珍貴的古代岩畫正在遭受人為和自然的破壞,保護這些人類文化遺産已成為當務之急。

    賀蘭山岩畫世界矚目

    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南北綿延200多公里,成為寧夏平原遮擋風沙的天然屏障。而賀蘭山之所以今世界矚目,則是因為這裡幾百里岩壁上發現的300組、5000多幅古代岩畫。

    蓋山林(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研究員):"這些岩畫是構成我國岩畫的最重要的主體之一,它是很有特點的,是表現自然神崇拜最明顯的一處。"

    烏姆布裏恩莫裏(墨西哥岩畫專家):"我這是第一次來到亞洲,來到這裡。我覺得非常驚奇,這個地方相當精彩。"

    賀蘭山在蒙古語中是"黑駿馬"的意思,是我國北方部分少數民族的母親山。這裡氣候溫和,生存條件良好,自古以來就是匈奴、突厥、党項、蒙古等民族遊牧耕作、繁衍生息的寶地,岩畫就是這些古代遊牧人留下的手跡。據考證,其中有的岩畫已有1萬年的歷史。在裸露的石壁上,有射獵、放牧、動物、戰爭、舞蹈等各種畫面,這些陸陸續續經過幾百代人刻製的圖案,匯合在一起,記錄了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場景。

    李文傑(寧夏文化藝術中心、寧夏岩畫研究院研究員):"這片岩畫比較集中,大概有40多個人面像,充分反映出母系社會中的一種景象,一種情況。你看看這個,這個近的,這個戴著鳳冠、凰冠,這個好象是文武大臣或者是她的群臣,子孫們都在下面……"

    賀蘭山岩畫自80年代中期被發現以後,在國際岩畫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91年,在銀川舉辦了第一屆寧夏國際岩畫研討會,時隔9年,2000年9月,第二屆國際岩畫研討會再次在銀川召開,來自法國、烏拉圭等14個國家的130多位岩畫專家學者,對賀蘭山岩畫進行了廣泛的探討,給予了很高評價。

    聖新力(義大利岩畫專家):"賀蘭山岩畫在歐洲非常著名,它的影響非常大,在你們這有非常寶貴的價值。賀蘭山有許多非常漂亮的岩刻,而且有些和我們國家的很相似,比如説鹿和母子鹿圖。"

    陳兆復(國際岩畫委員會執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賀蘭山岩畫在我們中國的岩畫中佔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賀蘭山岩畫最突出的內容是人面像; 我們看到的人面像在中國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沒有像賀蘭口那麼集中,在研究世界岩畫來説,也是很突出的地點。"

    文化遺産慘遭破壞

    根據資料記載,世界上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岩畫,它在考古、歷史、美學上的重要價值,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賀蘭山岩畫發現以來,一直被視為岩畫寶庫中的珍品,在距銀川市50多公里的賀蘭口,因為岩畫分佈集中,內容豐富,1996年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正式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産。

    然而在2000年國際岩畫研討會期間,專家們發現,與9年前相比,賀蘭山岩畫的數量急劇減少,以前隨處可見的岩畫,現在或殘缺不全,或蕩然無存。

    陳兆復(國際岩畫委員會執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是1985年,已經15年了,有些圖像現在都模糊了,或者不太清楚了。就在賀蘭口這一帶,有些地區破壞的比較厲害。"

    據有關部門統計,賀蘭山岩畫自1983年被考古部門發現至今,僅17年的時間,就有近1/3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仍在繼續。

    許成(寧夏考古專家):"從83年到93年,出版了《賀蘭山岩畫》這本書,這裡面大概臨摹的這些岩畫到現在,最近我去山裏考察,大概有1/3都不見了,遭受的破壞程度比較大。"

    在賀蘭口,一條新修的、長達500多米的水渠從岩壁中貫穿而過,兩邊的岩畫有的被炸掉,有的被鑿毀。據了解,這是賀蘭縣金山鄉今年在賀蘭口岩畫南壁擅自修水渠所造成的。在此之前,當地群眾曾在1979年、1983年和1998年3次在溝口兩側的山根下炸石修渠,凡是水渠所經之處,千年古畫慘遭破壞。

    李文傑(寧夏文化藝術中心、寧夏岩畫研究院研究員):"原來老鄉修水渠的時候,把一個完整的岩畫石頭炸下來以後,把它又砌到水渠護坡堤上了。你看,這個是磨刻的多深,這都是上萬年以前的東西。這是人面像、眼睛,你看那是個鹿,都砌到裏面了,倒砌上了,整個都是。"

    實際上,賀蘭山岩畫遭受的破壞並不只限于開山修渠,其他各種人為的破壞是使岩畫嚴重流失的主要原因。

    陳兆復(國際岩畫委員會執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在破壞裏,最嚴重的是人為的破壞,那是立竿見影的破壞。因為自然總是慢慢地破壞,可是人為的破壞呢?我在賀蘭山看到,有時候突然在老百姓的羊圈裏發現一顆岩畫在那兒。"

    許成(寧夏考古專家):"農村的開山炸石,建築用的石材,這是一種破壞。比如40年大慶,出了三枚小型張,其中有一枚就是西風溝的牛刻在岩石上,這個牛就是開山取石時被炸壞了,所以現在三枚郵票的小型張,其中一幅的岩畫就被炸壞了。有的老鄉把石頭搬了去砌了院墻,就有採集岩畫的石頭,現在還可以看到。"

    天災人禍侵襲古老岩畫

    如果説初期的破壞源於當地農民不懂得岩畫的珍貴价值,所以隨意炸石取料,修溝砌渠。那麼在這之後,隨著對岩畫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賀蘭山岩畫也越來越出名了,以至紛至遝來的研究者、旅遊者以及一些別有所圖的收藏者,給賀蘭山岩畫帶來了另一種破壞。

    許成(寧夏考古專家):"很多老鄉開手扶拖拉機,拿石桿把它撬下來,準備回去收藏的,這是一種。還有一種與研究性的破壞也有關係。比如研究打拓片,這種情況下對石頭的震動、表皮層刻製的層面發生剝落。還有一種旅遊的,旅遊的破壞是來了以後踩,用手扳,有的出於一種好奇心,有的看到哪個地方石頭好了,能搬走的就搬走了。在溝口的地方,很漂亮的一幅反映舞步方面的岩畫,就被搬沒了。"

    除了各種人為的破壞,據專家分析説,岩畫遭破壞的另一個因素來自自然。因為賀蘭山岩畫大部分裸露在山野中,日曬雨淋之外,動物也經常在上面肆意踩踏。

    陳兆復(國際岩畫委員會執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破壞有各種原因,自然的侵蝕、動植物的生長都能造成破壞。"

    雷潤澤(寧夏文物局局長):"北方的岩畫大部分分佈在山口兩側的山崖上,不像廣西的花山岩畫,它是集中在一個整體的岩面上;也不像歐洲的岩畫,它是畫在洞穴裏的,所以給我們的岩畫保護帶來很多的困難,自然的破壞,人為的損害都是比較嚴重的。"

    賀蘭山岩畫急劇減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麼有關部門以往在岩畫的管理和看護上又是怎麼做的呢?

    記者:"賀蘭山岩畫有沒有專人管理?"

    許成(寧夏考古專家):"過去幾乎是沒有。過去賀蘭山是國家單位,曾一度交給了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要是守山口的人在這裡監管,對專業知識也不是很懂,有時人來了破壞他們也顧不上,職責就不是很重。"

    專家會診 保護岩畫

    賀蘭山岩畫是人類的文化遺産,它的遭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2000年9月,賀蘭山岩畫管理處正式成立,開始對岩畫實施專門管理。同時當地政府投資400萬元修建了一條5公里長的進山路,在一些容易攀登的地方加了防護欄,禁止遊客攀登。在9月份舉辦的中外岩畫保護探討會上,各路專家對賀蘭山岩畫進行了綜合會診,獻計獻策。

    雷潤澤(寧夏文物局局長):"在搶救同時,還要把這些資料通過錄象,通過現代的科學技術記錄下來,輸入光簽署,即使岩畫被毀了,我們還有這些資料。現在我們保護文物、保護遺産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文化積累,就是把這些東西都輸入資料,都及時整理出來,這也是一種保護。"

    許成(寧夏考古專家):"賀蘭山陣線這麼長,一個點看住了,其他點就看不住。這樣就要把沿山各市縣文管所的職責充分發揮起來,而且要利用當地的老鄉,比如放牧的或住的比較近的村落,落實管護責任。"

    有了措施,還要有相應的政策法規予以保證。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也是當務之急。

    蓋山林(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政府要通過依法來進行治理,進行保護。尤其是這個地方要建立保管所,要進行必要的保護網欄,圍起來等等一些措施。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好多國家在重要的岩畫附近都有保護所,這個是需要的。"

    陳兆復(國際岩畫委員會執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希望在普及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這方面做一些更多的宣傳,加強群眾對文物的保護意識,讓他們理解,知道我國對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

    在研討會上獲悉,寧夏將建造一座世界級的岩畫博物館和岩畫公園,屆時人們不僅能觀賞,還能在遊玩中觸摸歷史的脈搏。

    許成(寧夏考古專家):"特別像賀蘭口應該建一個岩畫保護館,一方面供人們來參觀,對岩畫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另外也有了看護責任,同時對西北大開發也是一個促進。"

    保護好珍貴的岩畫,對於經濟還不發達的寧夏來説還有一定的困難。但有西部大開發的契機,有當地政府的重視,我們期待著賀蘭山岩畫能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新華網《新華縱橫》2000年12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