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尼斯條約》何以獲通過

    歐盟首腦會議11日在法國海濱城市尼斯落下帷幕。會議最終通過了旨在改革歐盟機構、為歐盟東擴鋪平道路的《尼斯條約》草案。這個條約草案涉及機構改革等歐洲一體化建設和歐盟東擴進程等各方面的問題。由於改革涉及成員國在歐盟內部的表決權和代表權等利益,各國領導人在會議期間爭吵激烈,致使會議一波三折,數度休會,並將原定的3天會期延至4天多。據分析,各國首腦能夠迫使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法國5次修改其提出的歐盟機構改革方案,又相互作出妥協,最終通過條約草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各成員國具有加快歐盟機構改革的政治意願。改革歐盟現行運作機制是成員國的一致要求。但各國在考慮歐盟整體利益的同時,還要盡力維護本國利益。因而,不少與會領導人深知談判的困難,剛抵尼斯就表示要“多住幾天”,一定要使《尼斯條約》成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條約”。不出所料,持續4天多的會議吵而不散,並在各方妥協下達成協定。由此可見各國領導人希望加快歐盟改革的願望是強烈的。

    其次,《尼斯條約》草案的通過體現出歐盟推進歐洲建設的決心。冷戰結束後,歐盟加快了歐洲一體化建設的步伐。歐元啟動後,擴大盟域已成歐盟的當務之急。歐盟歷史上經歷了4次擴大,成員國從6國增至15國。自1998年開始,歐盟又先後與12個要求入盟的國家談判,正式邁出了第5次擴盟的步伐。但是,歐盟的運作機制是按照當初的6國模式設計的,40多年沒有實質性變化,如不改革,擴大後的歐盟將難有作為。因此,機構改革直接關係到歐盟的前途和命運。歐盟通過《尼斯條約》草案,目的就是奠定歐盟未來的運作機制框架,為歐洲一體化建設注入新動力。

    第三,候選國入盟願望日趨強烈,促使歐盟加快改革。從1993年歐盟制定東擴戰略藍圖算起,歐盟東擴已經8年曆程。這期間,要求入盟的候選國一再批評歐盟拖延擴盟進程,波蘭、匈牙利等甚至批評歐盟挫傷了它們的“ 入盟熱情”。在會議開幕前舉行的有候選國和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參加的“歐洲大會”上,要求入盟的候選國再次呼籲歐盟加快東擴進程,並要求歐盟對候選國負起責任。面對候選國的壓力和歐盟自身發展的需要,歐盟首腦認識到必須在這次會議上有所作為,否則會使東擴進程停滯不前。

    此外,“法德軸心”發揮了重要作用。法國作為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為會議取得成功作出了巨大努力。會前,德國在歐盟理事會的表決票數分配問題上與法國分歧較大。德國提出,在票數分配中必須考慮人口因素,德國人口比法國多,因而其票數應多於法國;而法國則認為德法兩國票數必須一致,以保持兩國在歐盟內的力量均衡。經過磋商,德國在會議期間一直與法國採取配合態度,未提出增加表決權的要求,對會議最終達成妥協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人類即將進入新千年之際,《尼斯條約》草案的通過無疑為歐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將為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和歐盟擴大發揮不容忽視的作用。但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尼斯峰會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歐盟各國在機構改革等問題上的分歧並未完全消除,今後在執行中還會發生分歧和磕碰。歐洲一體化將繼續在爭吵與妥協中發展。

    新華社2000年12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