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世界銀行發表2001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世界銀行12月5日發表的《2001年全球經濟展望和發展中國家》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貿易的增長率可望達到12.5%,為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報告預測今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達5.3%,明年5%,2002年微降至4.8%。但許多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尤其是歷經戰亂的非洲國家未能跟上這種增長速度。發展中國家必須堅持開放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以吸收最新的技術創新成果。網際網路在全球商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趕不上技術進步的國家就會面臨邊緣化的危險。

    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前景展望

    2000年全球經濟有望達到週期性高點,其驅動因素包括美國增長進一步加速,歐洲和日本經濟復蘇,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大幅回彈。美國趨勢生産力增長明顯提高,歐洲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增加和産品市場競爭加劇,日本在金融和企業結構重組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都改善了出現長期增長的前景。

    發展中國家同樣如此,市場自由化、更加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技術變革都促進了一體化進程。發展中國家也改善了工人的健康和教育狀況,從長期看這會有利於促進增長。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入學率和文盲率在內的“人力資本”指標出現廣泛改善。

    儘管今後兩年增長速度會比2000年初的週期性高峰有所放緩,但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每人平均收入預計近期都會出現增加,增幅從東亞地區近6%,到中東、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1.5%不等。

    石油價格可能會下落

    目前的石油價格衝擊預期將是暫時的,因為其起因是若干預料之外的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價格提高而使)供應量增加和需求量部分減少兩方面的因素相結合,應能使石油價格2000年平均每桶28美元到2001年降至每桶25美元,到2002年降至每桶21美元。

    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例如出現不同尋常的寒冬或者出乎意料的供應混亂)會導致2000年和2001年平均價格攀升至每桶30美元,高峰時達到甚至超過每桶50美元。

    依據政策和私營部門的反應,如此高的價格有可能會對全球經濟擴張帶來巨大風險,尤其是如果這種衝擊引起工業國股票市場暴跌的話。然而,價格大幅攀升的情況很難維持一、兩年以上,因為非石油輸出國的替代能源産量和供應量都會相應增加。在未來十年的最後幾年,隨著通過改進技術促進能源生産和繼續推進節能工作,平均每桶價格預計將會降至18美元-19美元左右。

    不過,石油價格攀升增加了部分發達國家的通脹壓力和貿易赤字,加劇了高額汽油稅引發的緊張狀況。依賴進口石油的發展中國家比工業國受到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他們的單位産出能源超過工業國,同時也缺乏在石油價格回落前維持支出水準所需的外部融資渠道。此外,他們的初級産品出口價格在1999年和2000年持續下跌,因而他們的貿易收入也顯著減少。

    90年代的貿易政策和最貧困國家

    在過去20年,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採取了重大的貿易體制自由化措施。90年代期間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速度加快,出口額的增加與世界貿易每年6%的擴張速度保持一致。然而,9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每人平均增長速度從整體看依然低於富裕國家。雖然中國和印度實行了市場經濟改革,取得了高速增長,但眾多貧困小國的增長速度依然令人失望。

    90年代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體制自由化是與收入和出口的大幅增長相聯繫的,但這一成果由於嚴重的政局動蕩和各種國內外衝突而黯然失色,這些動蕩和衝突對最貧困的國家影響最為嚴重。不過,即使把衝突國家排除在外,貧困國家的增長速度也低於中等收入國家,原因既有國內政策上的問題,也有國外的貿易壁壘。

    儘管改革浪潮洶湧和全球經濟條件不斷改善,但在9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實際每人平均收入提高還不到1%,而工業國則提高了2%以上。消除貿易壁壘最多的東亞、南亞和拉美地區出口增長速度也最快。與此相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出口額增長每年平均僅有2%,部分原因是他們所出口的産品的世界貿易額增長速度只有整個世界貿易額增長速度的一半。撒哈拉以南非洲、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國家在傳統出口産品方面也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的情況。

    在許多最貧困的國家,貿易政策上存在的問題依然制約著增長速度。實際匯率升高和實際匯率波動大往往伴隨著出口對貿易自由化措施的反應不大;在實際匯率相對比較穩定的貧困國家每人平均收入增長要快得多。缺乏有效的關稅減免和退稅計劃,加上財政對中間産品和資本貨物關稅的依賴,都增加了出口國的成本。

    因此,儘管取得了顯著進步,包括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但許多最貧困的國家的政策體制對於在短時間內提高生活水準,增加或者維持在傳統市場的出口份額,鼓勵快速實現多元化經營顯然仍是不適當的。外部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

    工業國的貿易壁壘傷害了貧困國家

    工業國對農産品和加工食品進口所設置的高貿易壁壘與農業補貼一起,使得發展中國家在出口這些産品方面表現不佳。這些貿易壁壘尤其傷害了最貧困的國家,由於後者還要應付運輸、通訊等與貿易有關的基礎設施不足以及技術工人匱乏等問題,因此他們在轉而經營其他增長潛力較大的出口産品的選擇方面受到嚴重的制約。

    雖然美國、加拿大、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平均關稅不盡相同,日本僅為4.3%,而加拿大為8.3%,但他們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出口産品所設置的關稅和貿易壁壘要遠遠高於此水準。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高關稅産品包括:

    ●主要農業糧食産品,如肉類、糖、牛奶、奶製品、巧克力等,稅率往往超過100%;

    ●煙草和部分酒精類飲料;

    ●蔬菜水果,歐盟對超過配額部分的香蕉稅率為180%,日本和美國對帶殼花生的稅率分別為550%和132%;

    ●食品加工業産品,包括果汁、肉類罐頭、花生醬、糖果等,幾個市場的稅率都超過30%;

    ●紡織品、服裝和鞋類,很多産品的稅率都在15%-30%之間。所有這些産品都是發展中國傢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

    負責編寫年度《全球經濟展望》的世界銀行經濟政策和預測局局長尤裏達杜什説:“世界上許多最貧困的國家未能從全球經濟日益開放中獲益,一個原因是他們自身的政策和機構問題,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工業國針對他們的産品設置的保護主義壁壘所産生的嚴重影響。對於希望增加向利潤豐厚的工業國市場出口紡織品和農産品的發展中國家來説,這些貿易壁壘成了他們的主要障礙。”

    強化保護措施所造成的結果是,只有發展中國家裏效率最高的農業生産廠商才有可能進入工業國市場,而工業國裏效率相對較低的生産廠商得以維護他們的市場份額。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出口保護和補貼較少的産品上所取得的成功也説明,只要減少對農業的保護主義,許多最貧困的國家就有可能擴大出口。

    標準、發展中國家和全球貿易制度

    産品標準對於市場的有效運作是至關重要的,也為貿易制度提供重要的支援。然而,很多發展中國家缺乏技術和資金來有效地開發産品標準,滿足工業的進口要求,因此當標準被用來作為對他們的出口産品的歧視措施時就會出現爭議。

    執行主要的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對於增長和公正都是至關重要的。不過,利用貿易制裁的方式來支援勞工和環境標準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因為他們會限制發展中國家進入國際市場,同時也不利於改善福利。勞工和環境標準一般都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而提高,但勞工和環境標準低通常不利於建立比較優勢。實行貿易制裁往往容易被保護主義利益所操縱,而且通過減少了對工人所生産的商品的需求而對工人造成傷害。即使制裁的威脅改善了某些工人的工作條件,但國家內的一般工作條件不太可能普遍得到改善。同樣,對歷史經驗的研究表明,對出口國實行貿易制裁有可能帶來相當大的産出損失,同時也無助於減少污染。

    電子商務和發展中國家

    網際網路是加速全球化進程的興奮劑。網際網路將提高效率,促進國內和國際的市場一體化進程,對由於缺乏資訊渠道而處於不利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尤為如此。在網際網路促進全球增長的同時,也會使不能有效利用網際網路的國家日益面臨經濟邊緣化的危險。

    要利用電子商務就必須採取類似于要利用貿易機會所必須採取的政策,即增進國際協調。比如在保證通訊技術的多方共同操作性和應對國內稅收和金融體制面臨的挑戰方面的協調;建立有利於促進競爭和傳播網際網路技術的開放型經濟;提供高效率的社會和基礎設施服務,尤其是建立富有競爭力的通訊部門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

    進入工業國市場的成本會降低,從而通過貿易帶來巨大收益。發展中國家經營有特色的勞動力密集型産品的企業會看到需求不斷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還有機會直接跨越到最先進的技術。

    不過,各國的網際網路上網率有很大不同,這個因素使得不能有效利用網際網路的國家日益面臨經濟上孤立的危險。在美國有30%的人口上網,而發展中國家只有0.6%的人口上網。在未來十年發展中國家的上網率預計會以高於工業國的速度增長,憑藉日益增加的行動電話作為上網的主要途徑。

    網際網路的上網率從每人平均來看仍會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最貧困的國家,並且仍會遠遠低於工業國目前達到的水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上網率會有顯著增加,但最貧困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有效參與電子商務所需要的人力資本和輔助服務,使得他們的競爭力受到損害。

    《國際商報》 2000年12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