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廣東省資訊産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08 月21 日 |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也是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契機與機遇。在全球資訊經濟技術一體化條件下,現代化的關鍵是用現代資訊技術裝備工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考慮到資訊産業既是産業關聯性較高的産業,對國家和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影響較大,又是當今世界的先導産業與支柱産業,因此本文把中國的“入世”與國家綜合競爭力、區域綜合競爭力問題的討論集中在區域資訊産業競爭力方面。

    一、WTO關於資訊産業的三大協議及其規定性中國“入世”,對廣東資訊産業發展構成最直接影響的將主要是關於資訊産業的三個協議。一個是1996年12月在新加坡達成的WTO《資訊技術協議(IT A)》。該協議的要點是,所有簽約方都得按協議的規定,廢除包括電腦、電信設備、積體電路及半導體相關製品等在內的200個項目的産品(270 多種産品)關稅。一個是1991年12月18日WTO的前身CATT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包括冒牌貨在內的智慧財産權協議》,協議把包括商業秘密在內的幾乎所有的智慧財産權形式都納入了保護範圍,也規定了詳細的智慧財産權法律實施程式和智慧財産權爭端解決程式。一個是1997年2月在日內瓦通過的《基礎電信協議》。協議要求各簽約國取消政府壟斷,開放電信服務市場,包括電話、電傳、文傳以及以電纜、光纖、電磁波或衛星等各種手段進行的數據傳輸、企業租用私人線路等。

    基於前一個協議,中國將由目前的17%的關稅總水準,把半導體、電腦、電腦用品、通訊器材和其他資訊技術産品的關稅降至零。基於後一個協議,中國將在加盟WTO後的3-5年內開放國內電信市場,實施協議規定的競爭原則。如上協議的內容,基調是市場開放,實質在促進競爭與合作。

    二、“協議效應”與區域資訊産業的競爭力對於“入世”的利弊勢態當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但我的看法是要對利弊作深一層的剖析。也就是説,“入世”前與“入世”過渡期我們關鍵是要抓什麼?具體到資訊産業,就是要抓資訊産業的競爭力提升問題。

    公正公平的協約及其切實的履行會使締約雙方從中獲益,導致“雙贏性效果”。

    “入世”後,我省居民可在開放中利用與國際水準相比的技術差距、體制差距、服務品質差距,獲得有關資訊産品與服務的比較利益,如價格較低、品質較高和選擇機會較多、選擇範圍較大的好處。我省企業的資訊産品交易成本也將因“入世 ”而得到較大的降低,企業的資訊技術進步和資訊管理水準也將因之而得到促進,從而有利於我省企業的經濟效率與效益的提高。

    當然,正如許多人所分析的,負面的影響也將不可避免。協議的實施會對我國以內銷為主的資訊産品生産企業産生較大的競爭壓力,增大形成資訊核心技術産業的難度,會對一些既得的資訊利益産生結構上的衝擊。但挑戰與機遇是並存的,問題在我們如何變巨大的壓力與難度為巨大的動力、活力,變對抗為合作,變衝擊為有利於企業實施“以市場換技術”戰略的契機,以及如何在既合作又競爭的多樣性選擇的發展空間中增強我們的自主能力,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們在世界範圍內取得更大的發展。

    三、在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中提升資訊産業的競爭力我認為,從提高區域資訊産業綜合競爭力的角度看,WTO 條件下廣東資訊産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應是:1.以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資訊通道網路化建設為重點,構築現代區域資訊基礎工程。自1993年美國提出建設資訊高速公路計劃要點以來,全球掀起了資訊網路熱。隨著以因特網為主流的全球性資訊網路的建設與開通,出現了以資訊流帶動生産要素、資金、商品和服務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與重新組合,引發了一種新的生産力和市場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資訊通道網路化建設又是創新生産組織的“引掣”。

    應對全球競建資訊高速公路的挑戰,廣東省委省政府已提出了“重點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資訊高速公路網路建設”的要求。經過近幾年來有關方面的努力與配合,已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入世”,參加ITA和電信協議,將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資訊網路化建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入世”後通常有3-5年的“過渡期”,廣東從目前至2005年應在致力於區內資訊網路建設的同時,根據網路經濟性要求,從形成整體合力的要求出發,重整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各種通道,重點做好各種通道如交通、商品流通、金融、“三金工程”等與資訊公路的融接工作,尤其是區內企業的資訊網路化建設。目前電子資訊技術在我省經貿領域的應用水準還很低,全省的電腦資訊網路的資訊資源儘管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有400多個資訊專欄,但其中許多僅僅是一個主頁,缺乏實質性內容,資訊資源並不豐富;不少資訊時效性不強;受網路知識、網路服務、經濟能力等因素的制約,上網人數的比例雖在國內較高,但佔全省人口的比重還很低。因而以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資訊通道網路化建設為重點,同時突出企業資訊網路化建設,構築現代區域資訊基礎工程,對大力推進我省資訊産業的發展,增強我省資訊産業的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以資訊産業群中有産業優勢的企業為龍頭,借助跨國企業聯盟和資訊資本重組,著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勇於開拓國際資訊市場,具有跨國經營能力的大型資訊企業集團。培育這樣一批公司,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雙向互動。從政府方面看,需從資訊産業群中優選出若干有産業優勢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世界上,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産業綜合競爭力,主要地取決於其産業優勢(即一國或一地區産業中價值增加值、就業人口、資産等幾個指標所佔比例較高的部門)、比較優勢(即經濟的國際比較所表現出來的相對優勢)、産業與企業的競爭優勢(即國內企業之間或一個國家的企業與他國企業相比較所體現出來的市場優勢)三種優勢的統一性程度。而在發展中國家與地區,首先是要在國內有産業優勢的企業中進行培育與扶持。就廣東的情況分析,可重點在康佳、風華高科、TCL等一批企業集團中進行優選與重點扶持。從企業層面看,在國內擁有産業優勢,如擁有資訊家電産品一體化優勢的一些企業集團,要抓住我國擴大開放的有利時機,把握好WTO條件下有關資訊(電信服務)技術産品貿易協議的真諦,打好産品結構更新的“主動仗”,既能主動引進來也能主動走出去,逐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在我省資訊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力尚弱時,企業可從産業組織聯盟入手,主動發展同國外公司的戰略聯盟,借助戰略聯盟的優勢,延伸對外經貿關係的“觸角”,構築海外行銷網路;開拓國外資訊資本的融通渠道,達到逐步走出去、增強國際競爭力、發展自己的目的。

    3.在資訊産業結構方面強化軟體産業的發展,塑造資訊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

    軟體是電腦技術和資訊系統應用推廣的關鍵,關係到企業的資訊管理水準,對提高實體産業的資源利用率具有決定性作用。隨著全球性資訊高速公路的擴展,世界網路經濟的進步,多種資訊機器連線並網的趨勢日顯突出,程式軟體更為現代資訊系統的靈魂。軟體産品的開發與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資訊産品市場競爭的焦點。中國“入世”後,隨著資訊産品與服務市場的開放擴大,軟體産業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我省的軟體産業市場開發的核心技術及其市場問題將變得越來越突出。沒有我們自己的一定的軟體産品市場份額,我們勢必在世界資訊産業或資訊市場競爭中處於極其不利的被動局面。而現實是,我省不但缺乏軟體拳頭産品,而且軟體生産企業的規模小、産值低。我們必須利用加入世貿組織的契機,在加強國內外軟體生産企業的合作中,增強主動性,積極提升我們的軟體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千方百計地使軟體産業“軟”中見強。

    4.以企業資訊化工程帶動資訊市場的健康成長和産業的資訊技術進步。企業資訊化具有對供給與需求的“雙向”推動作用,即企業的資訊化進步既是資訊技術設備需求的擴大,對資訊技術市場的供給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又是企業運用現代資訊技術改進産品品質、提高運作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由於企業的資訊化水準與企業技術進步和企業生産效率、經濟效益的提高存在密切的聯繫,又是廣東資訊市場的需求基礎,其需求水準的提高對我省資訊産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促進企業的資訊化進程,不論是從啟動或擴大資訊市場的角度出發,還是基於提高物質能源産業效率,提高産業綜合競爭力的考慮,都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現有企業資訊化工作對擴大銷售、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和産品品質的效果尚不明顯,問題出在人們的資訊綜合素質、資訊服務市場、資訊化環境等方面。我省必須在戰略上強調人的資訊綜合素質和資訊環境優化,策略上要重點突出資訊服務市場與企業資訊化工程的配套。

    5.協調資訊産業發展與工農商等産業的資訊化改造關係,形成資訊産業化與産業資訊化的互動互進勢態。農業大國始終是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這也同時是廣東的省情;工業仍然是我國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的基礎部分,我省當今的現代化是在工農商業和資訊産業都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水準的基礎上進行的,幾種産業的同時並進更顯得協調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明確資訊産業為工農商業的資訊化進步服務的發展方向,使資訊産業的發展更好地面向工農商業,極大地促進我省物能産業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形成互動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我省資訊産業在國際資訊産業體系中的區域特色。

    

    《南方日報》2000年3月27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