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非友好關係五十年

劉貴今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同非洲國家的關係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鞏固,形成了患難與共、真誠友好、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國家關係。如果以7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和非洲國家開始經濟結構調整作分界,大體上可以劃為前30年和後20年兩大階段。

     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相互同情、相互支援

    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間是中非關係發展的第一階段。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開闢了中非關係的新紀元。中國與廣大非洲國家相繼建立外交關係,雙方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中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的基礎上,相互同情,相互支援,中非關係生機勃勃,牢固堅實。

    中國全力支援非洲國家和人民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鬥爭。給予他們深切同情和在道義、物質上的堅決支援,為他們爭取民族獨立做出了寶貴貢獻。

    積極幫助非洲國家發展經濟鞏固獨立。中國在自身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為中非關係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援外專家吃苦耐勞的高尚精神在非洲人民中間廣為傳頌。

    雙邊外交關係蓬勃發展。1955年4月在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中非領導人首次進行了直接會晤和接觸。此後不久,中國即首先與埃及、隨後又與一大批非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1963年12月至1965年6月,周恩來總理先後3次訪非,提出了中國同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五項原則和援外八項原則,在非洲國家中産生了巨大反響,從而將中非關係推向一個新臺階,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迅速增加,至1979年底,我國已與44個非洲國家建交。

    非洲國家在政治上與中國密切合作,積極支援我祖國統一大業和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非洲人民十分感激中國對非洲民族解放鬥爭的大力支援和無私援助,在國際鬥爭中堅定地與中國站在一起。他們不畏西方國家的壓力和威脅,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給予了寶貴的支援,在投贊成票的76國中,26個是非洲國家,佔1/3。已故毛澤東主席曾詼諧地説,是非洲朋友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

    但同時也應看到,由於當時的歷史原因,中蘇分歧和文革極“左”思潮的破壞,也一度使中國同部分非洲國家的關係受到不利影響。

    中非經濟合作形式多樣發展迅速

    1979年至今,中非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和非洲各自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內對外政策均有調整。在非洲,絕大多數國家實行多黨制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對外交往中經濟因素突出。與此同時,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工作重點也轉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因而,中非關係更趨成熟和務實,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發展,並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中非高層互訪增多,政治關係深化。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非常關注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多次向訪華的非洲領導人介紹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鼓勵非洲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訪問非洲。特別是江澤民主席1996年訪非時,提出了建立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全面合作中非國家關係的五點建議,揭開了中非友好關係的新篇章。非洲國家領導人亦頻頻訪華。這些訪問增進了中非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推動了中非友好合作關係的發展。

    中國和非洲在國際事務中繼續相互同情和支援,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合力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在非洲國家的有力支援下,中國在聯合國人權會上先後9次挫敗西方反華提案。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繼續堅定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援中國的統一大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為非洲國家仗義執言,積極支援非洲國家和地區組織謀求和平與發展的努力。

    中非經貿關係由單一的政府間官方援助向形式多樣、互利合作方向發展。增加了合資企業、工程項目合作和管理合作等新形式。中國政府還從1995年起,向非洲國家提供政府貼息優惠貸款,鼓勵和推動中國企業與非洲企業對援外項目進行合資合作。中非貿易也發展迅速,1999年雙邊貿易達65億美元。

    但這一時期,中非關係在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由於受世界格局變化和非洲形勢演變的影響,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複雜因素和難點,需要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以新的思路予以應對和解決。

     中非在新世紀裏可望結成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裏,中非完全可以結為新型戰略夥伴關係。這是因為:

    中非同屬發展中國家,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並面臨共同的發展任務。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雙方具有相同的目標和廣泛一致的立場,從未在政治上發生過嚴重對立和分歧,也不存在邊界和領土糾紛等利益衝突。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非洲看重我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真誠地希望我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為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伸張正義。

    中非將長期互有需要。這一需要主要表現在政治和經濟兩大層面。政治上,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雙方的這一基本屬性決定了中非之間政治上相互依存與支援的必要性。經濟上,中非之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與廣闊的合作前景。非洲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對我國實現市場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中國的技術與産品適合非洲市場,中國成功地解決吃飯問題和改革開放的經驗,對非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中非之間的互利合作可以使雙方受益,並將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的中非關係,既充滿了機遇,又面臨著挑戰。非洲國家經歷了近百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已勝利完成了非殖民化和政治解放的歷史使命,目前正處於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隨著“非洲聯盟”的即將問世,非洲國家正立志要使新世紀成為本大陸和平與發展的新紀元。他們對同中國的合作寄予厚望。而中國經濟要在新世紀繼續騰飛,也需要走向世界包括走向非洲。雙方應該以新思路、新辦法,將一個長期穩定、更富活力的中非關係帶入21世紀。

    與非洲建立形式多樣的對話磋商機制,擴大雙方在國際問題和雙邊事務中的交流與溝通。建立聯繫和磋商機制是當今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做法,中國迄今已同非洲多國外交部間建立和啟動了磋商機制,並將於今年10月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與非洲就共同推動建立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加強中非經貿合作等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經貿合作要上新臺階。隨著形勢的發展,經濟因素在中非關係中的分量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和突出。中非經貿合作近年來雖有很大發展,但水準和廣度依然有限。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看待中非經貿合作,不斷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及時根據客觀需要調整政策和做法。要著力探索合作的新思路和領域,重點鼓勵中非雙方企業擴大合作,扶持國內企業走向非洲,開展互利合作。

    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對非外交。中非政府間官方交往是發展中非關係的主渠道,在保持高層互訪旺盛勢頭的同時,不斷推動雙方政黨、議會及工、青、婦、文教、衛生、新聞、體育、學術等民間團體的往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形成對非立體和多層面外交。

     《人民日報》 (2000年08月10日第七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