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定海古城,專家呼籲——摘掉舟山市“歷史文化名城” 帽子

 壽蓓蓓

  7月18日,十幾位白髮蒼蒼、拄著拐杖的文物界學者呼籲———摘掉舟山市“歷史文化名城”的帽子。不久前,舟山市政府硬是拆了定海古城,在全國各地“舊城改造”中製造了又一起破壞文化遺産事件。

  舟山市于1991年被浙江省授予“歷史文化名城”稱號。在18日于建設部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謝辰生提議,專家聯名呼籲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發文,建議浙江省撤消舟山市“歷史文化名城” 稱號。該委員會主任周幹峙、副主任鄭孝燮、秘書長王景慧等當場表示贊成。

  謝辰生補充説:“撤消之後還要追究責任,要不它(舟山)正好(不保護)啊。”原建設部副部長周幹峙對記者説:“這種稱號不是永久性的,包括國際上 ‘世界文化遺産’也要定期檢查,沒有這個措施是不行的,舟山市繼續一意孤行的話,就再採取別的對策。”

  國家文物局辦公廳副主任彭常新説,全國各地對文化遺産的破壞“非常嚴重 ”,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越是大城市,破壞越嚴重。他非常敬佩老專家們,但感覺專家呼籲效果似乎不大。他對記者説:“落實要靠政府職能部門去做,管事的人卻充耳不聞,開發商為什麼敢拆、為什麼能得到這片地,有很多手段。而在國外,政府部門要對開發商做出規範引導,更不能從中漁利。”

  原北京城市規劃管理局局長劉小石説,破壞歷史名城有三大因素:認識問題、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濫用職權、利益驅動。“政府與開發商勾結,把老百姓趕走,來吃地區差價。”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蔡定劍舉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我國元代山西一面墻的例子,感嘆“外國人這麼看重中國的文化遺産,而我們生活的地方卻在摧毀”,又感嘆定海事件中居然發生市有關領導逼迫文物部門作偽證。他認為,此類事件並不是沒有法律依據制止,但當地就是要拆,是有意挑戰法律的行為。

  涵養極好的白髮學者們,發言中都抑制不住憤怒。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形容定海事件“就像一把刀,扎進法律的軟肋”,他質疑,為什麼總碰到極端的抗法事件?他認為依法治國主要是“治官”、依法行政。中國法學會教授郭道暉認為應該根據十五大報告抓緊改革,否則專家討論得再熱烈也沒有用。

南方週末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