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孔孟之鄉:一冷一熱看旅遊


    孔子和孟子在歷史上分別被稱為“至聖”和“亞聖”,自古就是一家。今年“五一”期間,孔子故里山東曲阜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每天接待遊客兩萬多人;而孟子故里山東鄒城的孟府、孟廟,每天的遊客也就是幾百人。論旅遊收入,兩地的差距更加驚人,鄒城市去年旅遊總收入100萬元,還趕不上“三孔”一天的門票收入。

    事實上,鄒城的旅遊資源很豐富。史載,孔子生於鄒而遷于魯,當年的鄒縣和曲阜合稱“鄒魯”,並被譽為“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鄒城境內共有各類文物古跡300多處,庫藏各種珍貴文物1萬多件。佔地近7萬平方米的孟府、孟廟,規模宏大,氣宇不凡,內有古代碑刻300余塊、漢畫石像120多塊,是宋元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代表作品。在埋葬孟子及其後裔的孟林,佔地900畝的側柏林堪稱全國之最。歷史文化名山嶧山,山小而石大,怪石林立,孔竅幽邃,獨具特色。而鐵山摩崖石刻與崗山、葛山、尖山石刻一起,組成了我國最大的北朝石刻書法藝術寶庫,被古代書法家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既然景點不少、品位不低,且有不少獨步天下之處,卻為何旅遊業不發達?鄒城人開始反思。

    旅遊熱的形成需要長期投入、培育和積累。多年來,由於鄒城境內有兗礦、鄒縣電廠等特大企業,財源充足,地方財政收入遙遙領先於兄弟縣市,因而對發展旅遊業看得無足輕重。這一認識上的差距和行動上的遲緩,使鄒城旅遊付出沉重的代價。

    管理體制不暢也是制約鄒城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因素。説來也許難以置信,在鄒城找不到一家能將全市旅遊景點管起來的部門。鄒城三大最著名的景區分別隸屬於3個部門管轄。孟府、孟廟和孟林的管理權屬於文物局;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宮殿荒王陵屬於旅遊局;嶧山風景區則沿續當年誰投資、誰管理的原則,一直歸屬建委。這無疑影響了鄒城旅遊資源的統一管理與規劃。

    鄒城旅遊業的落後,歸根到底還是人們觀念的滯後所致。長期以來,不少鄒城人對孟子故里發展旅遊業頗為消極,認為鄒城再怎麼折騰也“火”不過曲阜。就連省裏的重點旅遊線路都是以“一山一水一聖人”為重點展開的。

    幸而,鄒城人看到差距,奮起直追。今年以來,他們聘請專家為旅遊業“把脈問診”,確定了以孟子、孟母文化為主題,以山水風光為依託,深度開發旅遊業的戰略規劃,並投資100多萬元,進行幾大景區的設施建設。今年6月,鄒城又將旅遊業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提出在5年內把鄒城建成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旅遊熱點地區之一。為打破多頭管理的弊端,市裏成立了高規格的管理機構,將所有景點都統管起來。鄒城人還一改過去“坐門等客”的做法,將周邊地區旅行社等請進來,主動推銷自己的旅遊資源。同時,分別南下徐州、北上濟南,展示鄒城迷人的旅遊環境。今年國慶節期間,各地前來鄒城觀光的遊客達16萬人次,比“五一”期間增長40%以上。

    儘管鄒城的旅遊業正在升溫,但以大旅遊的思路來看,孔孟之鄉的旅遊業只有摒棄畫地為牢,突破體制障礙,推動兩地互動,才會真正迎來“雙贏”新格局。

    

    《人民日報 華東新聞》 2000年11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