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安徽:歙縣打“文化旅遊”牌


    最近,安徽歙縣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的新思路,依託黃山這一舉世聞名的旅遊名牌,著力形成“黃山觀風景,歙縣賞文化” 的特色旅遊圈。

    安徽歙縣地處黃山腳下,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的徽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山水秀麗,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在前幾年,歙縣的旅遊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每年接待的遊客徘徊在四五十萬人次左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找準旅遊發展的定位和思路。

    近年來,為了發掘深厚的文化內涵,歙縣在歷史遺存的保護和旅遊景點的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歙縣境內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橋等古建築遍佈,它們既是值得一看的旅遊景觀,又是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旅遊,是歙縣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據歙縣水上旅遊市場辦公室主任張如華介紹,歙縣境內有座太平橋,是杭州到黃山的必經之路,而它同時又是安徽省最大的雙孔石橋,共有十六孔,這在古代造橋史上是不多見的(古橋梁多為單孔)。為保護太平橋及其他兩座古橋,縣政府動用有限的財力,並動員群眾捐款,另外建造了七座橋梁替代它們,不僅分流了車輛,使古橋得到最好的保護,而且與古橋一起,形成“十橋跨四水”的景象,成為古城一大新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棠樾牌坊群的保護和開發。棠樾牌坊群位於曾被乾隆帝讚為“慈孝天下無雙裏,錦繡江南第一鄉”的棠樾村頭。它按忠、孝、節、義順序立著七座古石坊,其規模宏偉,且保護完好,可稱舉世無雙。這一景點從1989年開始,由村裏的幾位有威望的老人將原始風貌保護起來賣很低價的門票。九十年代初,縣政府成立管理委員會,隨後,由旅遊局和村裏聯合成立牌坊群旅遊服務中心。當時牌坊周圍的三座著名古祠堂都已被挪作他用。其中男祠為小學,女祠為榨油廠。“服務中心”首先將它們遷出,將遺址保護下來。1996年,世界旅遊組織亞洲分會(即PATA)專門撥款一萬美元用於女祠的保護。如今,棠樾牌坊群已成為歙縣旅遊的標誌性景觀。

    據歙縣副縣長李衛東介紹,今年以來,歙縣更加明確了發展“文化旅遊”的思路,以鮑家花園、西幹山等幾個過億元的旅遊開發項目為重點,抓好景點建設。例如,在棠樾牌坊群投資1.6億元,興建佔地1000畝,以徽商私家園林為背景,以徽派為主題,薈萃國內外各流派盆景精華,長期布展盆景兩萬缽的中國盆景藝術博覽園———鮑家花園。該項目建成後,將與牌坊群及鮑氏男、女祠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圖,成為黃山大旅遊人文景觀的精品。

    李衛東説,歙縣將以縣城為中心,以牌坊群為重點,以雄村宰相故里和新安江山水畫廊為兩翼,構築大旅遊框架,力爭通過5至10年努力,實現由單純的“景點旅遊”向“文化旅遊”邁進。而兩年內完工的杭徽高速公路則為歙縣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屆時,杭州至歙縣的車程只需2個小時。

    

     《文匯報》 2000年11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