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裕世家年度人物訪談——陳韋明

2024-06-08 09:46:41.0

來源:中國網康養中國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我開辦興偉學院的初衷,是為了給我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套能夠保護他們的天然個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創新精神、發現他們的真正興趣和內心熱愛、讓他們獲得自我成長的培養體系。後來,我開始想讓更多有緣分的孩子了解它、走進它,在它的關懷和培養下,孩子們快樂學習和生活,度過美好的大學時光。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們內心富足,成為一個內心自由、熱愛自己所選的專業、事業和生活方式的人。

——興偉學院創始人  陳韋明

興偉學院的成功不僅在於學生的考試分數,更在於有多少學生在興偉學院的幫助下,尋找到願意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興偉學院創辦宗旨

上海有所神奇的高校,它的學生如此評價它:

“它會給你一個可以自己去探索、想要去了解、想要去嘗試的事情。這個事情在別的大學可能不會給你這個機會。”

“用蘇東坡先生的一句話來評價興偉培養的特色,就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在這裡,真的可以發現自己內心的興趣所在,也敢於把興趣發展成未來的事業。”

學校的老師和運營者如是説:

“大學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其實是自我認知的教育。興偉最注重的,就是自我認知的培養。

“我們提倡自己的學生們,不要做‘yes man’,無論面對任何人和任何觀點,都能勇於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希望學生學會思考,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找到自己的興趣,追逐自己的夢想,不負韶華。”

“如果,你認同博雅教育理念,如果,你厭倦了被安排被束縛,那麼,興偉就是你的大學。”

興偉學院,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對話了它的創始人陳韋明先生。

圖片

您是在哪年創辦興偉的?當時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創辦了這樣一所與眾不同的大學呢?

陳韋明:興偉學院的前身是“上海托普資訊技術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12月,經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批准,更名為“上海興韋資訊技術職業學院”。2014年2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改制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上海興偉學院。

創辦這所學校,簡單總結,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是因為當時我在國內做不良資産處置業務,機緣巧合收購了興偉學院的前身。當時我有兩個選擇:要麼賣掉,要麼自己長期運營。本著“辦好一所學校以教書育人”的想法,我組建了一套班子,認真對學校的定位、發展、辦學理念進行了重新定義、規劃和梳理。在此之前,我曾經在其他領域創過業,但是失敗了。深刻反思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是自己的“初心”不對。怎麼説呢?因為那時候年輕,創業的動機只有一個:賺錢。當發現短期內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就倦怠了放棄了,導致了初次創業並沒有完美收場。痛定思痛,我決心以後無論涉足任何領域、任何行業,都要秉持好的初心,把“承擔社會責任、幫助更多的人”放在首位,即便最終賺不到錢,我也無怨無悔。在這樣的經歷和背景下,我決定重新打造這所學校,我要讓它“脫胎換骨”。傳統的大學,尤其是商學院,更多的是教授學生們理性而客觀的商業、金融知識,讓他們理解商業的邏輯。我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我想讓來到興偉的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並有機會去挖掘和深耕;我想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去體驗、去感受,讓他們更具有創造力;我想讓他們在國內就能體驗到國外高校的特色和優勢,讓他們不一定要“走出國門受教育”。

同時,這一發心與我對我自己的子女的教育理念也是息息相關的:那時我常常問自己,作為一位父親,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呢?是程式化的、中規中矩的,還是能開發他的潛力、發散他的思維、讓他能夠更多地從實踐中得到鍛鍊、學到東西的?於是,興偉就在這一系列的思考下應運而生了。

相比國內一般的本科院校,興偉學院的課程設置、培養方式和辦學特點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陳韋明:興偉的定位是:建設“小規模,高水準、非營利”、“以能力培養”為特色的本科大學。興偉的校訓是:自由、激情、致良知:自由地探索,充滿激情地實現夢想,在行動中履行良知。從定位和校訓中就可以看出:興偉註定是一所相對特別的高等院校。學校目前開設英語和國際商務兩個本科專業。英語專業2014年開始招生,國際商務2017年開始招生。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開設喜歡的課程,只要有五位同學有同樣的意願,就可以成形。目前學院已經開出了滑雪、帆船、高爾夫、馬術、卡丁車、泰拳、攀岩、足球、舞蹈、播音主持等課程,都是尊重學生們的意願開設,也深受他們的喜愛。

在學科專業佈局上,以英語、國際商務專業為主幹的同時,我們還增加了藝術課程以陶冶情操,體育類課程以強健體魄,社會工作類課程以傳播善念。通過專業交叉融合、通識教育(商學、理學、藝術學、企業管理學、政治學等)、主修能力培養(創業、創意、發明/創新、領導力等),不斷優化對孩子們的培養方式和培養方案,加之各類社會力量的支援,讓我們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更富有創造力,也普遍具有更強的實踐能力。

在日常教學和運營中,我們主張“學生自治”,比如,班長、學生幹部都是學生自薦制,而非老師任命;每年負責招生的招生主任都是由表現優異的學生擔任,換言之,新的一年能招到的學生數量等數據由他們創造;學生們有選擇課程和老師的權利,有6位以上學生願意選擇某位老師的選修課,這位老師即可成為興偉的兼職教師……

總結來説,興偉的學生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也有更多的機會提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運作的底層邏輯,有更多的機會來鍛鍊、歷練自己除了學習之外的其他能力,積累各種學習之外的經驗和體驗。最重要的,可以收穫“自由的靈魂”。

圖片

圖片陳韋明先生

在目前國內的教育背景下,興偉的發展、培養模式有沒有受到過質疑?面對其中的挑戰和壓力,您是如何面對和處理的?

陳韋明:質疑、壓力、挑戰,這些從來就沒斷過。首先,在學生培養的成本上,由於我們的個性化和創新性,我們花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的成本其實遠高於學生的學費,換句話説,運營這所大學,其實是不賺錢的。但是沒關係,原本我創辦這所學校的初心就不是為了賺錢或者盈利,更多的是為了創辦一所自己理想中的、能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托進去學習、生活的高等院校。這一點,興偉已經幫我實現了。至於我們的辦學理念和培養方式能否被廣大中國父母、孩子們接受,我們的創始團隊和運營團隊都是抱著“隨緣”的心態,並不強求,也不希望通過廣告推廣來提升知名度,強行普及我們的觀念。興偉是從國內報考的9個學生、從美國請來的12位教授起步辦學的,後續發展中,招收到的最少一屆學生僅有6個。經歷11年的發展,目前全部在校生只有150人,以世俗眼光和標準來看,我們並不算成功。但是,每當我看到學生們發自內心的笑容,聽到他們大膽地講出自己的所學、所得、所思、所感,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對未來的熱忱,我的內心是無比欣慰和滿足的。這種滿足感,遠遠不是金錢和財富所能給予的。

欣慰的是,有大量事實也對我們的初心給予了好的驗證結果。興偉10週年校慶時,我們針對所有從興偉畢業的孩子們做了一個追蹤調研,共徵詢了兩個問題:一,此時的你,內心感覺自由嗎?二,現在有沒有從事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讓我們無比欣慰的是,所有被徵詢到的畢業生們的回答都是“yes”。得到這樣的反饋和結果,無論我們付出多少,或者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都是值得的。所以,興偉,我們還會,一定會,繼續會,堅持下去,做下去。

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是怎樣的?這和您對興偉的學生們的期待是否一致?

陳韋明:回想自己14歲出國留學,待十幾年後學成歸來,除了還會講普通話,對當時的國情已經一無所知,經歷了很長的適應過程,才重新融入國內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必再經受我同樣的經歷。我希望他們既能夠接受到具有國外高校辦學特色的教育,又不需要從小離開祖國的懷抱。同時,我也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發現、保留、堅持自己的內心所愛,不需要為了學業、功課和應付考試而放棄自己的興趣所在。比如我的女兒,她非常喜歡馬術,每個週末都要去馬場騎馬。雖然她將來也要面臨高考,但是我一直鼓勵支援她堅持自己的興趣。我自身不會為孩子的成長焦慮,更加不希望孩子們在成長的途中失去快樂。對於興偉的孩子們,我的期待亦是如此。

人生在世,成功的驅動力無非以下幾個:功利心、功名心、好奇心、責任心、善心。而真正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的,往往是那少部分不是為了生存、功利、功名而選擇人生發展方向和生活方式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興偉的孩子們,將來都能成為,或者大多數能夠成為,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化的人。

後 記

和陳韋明先生的溝通結束後,筆者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內心長期被世俗的標準、眼光所束縛和影響的我們,有多久沒有問過自己:我現在做的,是我真正熱愛的嗎?我內心自由嗎?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曾經的興趣愛好,依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嗎?我敢於撕掉標簽,自我定義嗎?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們要反思:是否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讓我們天然缺失了某一種能力,也許,是敢於做自己、堅持自己、成為自己的能力?

教育,是否可以有另外一種可能,它可以重新定義成長,它可以是創新、創造、個性、時尚,多元、想像,它不僅僅是成績、競賽,更是興趣、自我。它可以教會我們、鼓勵我們用無數種方式書寫自己的可能性,只要我們心中有洶湧,未來就會因我們而澎湃。陳韋明先生和興偉學院正在做的、嘗試的、堅持的,或者就是給予孩子們一方不同的天地吧!

供稿人:德裕世家

責任編輯:趙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