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09:03:00.0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社養生中國公眾號
正所謂“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
大暑節氣常在“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
此時,酷熱盛行,自然界中濕氣也依然較重。暑氣與濕氣夾雜,容易消耗人體的氣津。
再加上天氣炎熱,人體陽氣外浮,汗孔開張,最容易受到寒氣的侵擾。
因此,大暑期間養生需注重防暑、防濕、防寒!
大暑養生有四宜
宜補“水”
此處的“水”並非我們日常的飲用水,而是指人體津液。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汗出過多會帶走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會導致氣陰兩虛。
而低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夏季經常發生的疾病,都和氣陰兩虛有關係。
想要補充津液,注意補水是一方面,另外還應適當多吃綠豆、烏梅、番茄、黃瓜、絲瓜、冬瓜、鮮藕、蓮子、西瓜、鳳梨等具有祛暑清熱、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如果津液虧損症狀嚴重,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中醫經典方劑生脈飲:取補氣的人參5克,清熱滋陰的麥冬5克,斂氣、斂津的五味子5克。把三者放到杯子裏用開水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飲用即可。
宜補覺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晚睡早起是順應夏天自然氣候的養生方法。
不過,適當晚睡沒錯,但不應遲于23時。而提倡早起,也只是比平時早半小時即可。
有些朋友會因“夜臥早起”而在中午的時候感到困乏,故而每天中午大家最好能睡上半小時至1小時的午覺,以緩解浮躁煩悶的情緒,使陰陽調和,精力恢復
宜除濕
暑濕侵害人體會出現口中黏膩、頭昏腦脹、肢體困重等症狀,有些人會出現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口中黏膩等不適,甚至舊病復發。
適當出汗有助驅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年輕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極拳,都是適合的運動。
睡前用熱水泡腳,也能加速濕氣排出,還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
宜祛暑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人們更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
中醫認為,苦入心經,能泄、能降,苦味食物更是“心火”的天敵。
夏季可食用苦瓜,清暑熱、開胃口,減輕夏季不想吃飯的問題;在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的情況下,用金銀花來“滅火”也是一個好辦法。
此外,如出現舌尖發紅、口舌生瘡、煩躁失眠、大便乾燥等心火旺盛症狀,可用蓮子心泡水,它有助於溝通心腎,緩解不適。
大暑養生有三忌
忌貪涼
盛夏解暑是必需的,但無節制吃冰棍、喝冷飲、長時間對著空調吹、運動後立即衝涼,長期如此,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如精神萎靡、身體畏寒、四肢冰冷、腹瀉胃疼、患腸道疾病等,還有一些病症不會立即發作但會潛伏體內,給秋冬季留下病根。
在空調房上班的白領,著裝需適應戶內外溫度差,戶外要透氣防曬,室內要外搭披肩、空調毯。
日常還應避免使用冷水洗浴、洗頭、洗腳,也不應久坐或久居陰冷潮濕之地。
如需消暑,不妨選擇如綠豆、冬瓜、黃瓜等,或荷葉、 竹葉、玉米須、蓮子心等具有清熱解暑功效的藥食同源之品。或者服用熱茶,以利於汗腺排汗,達到散熱的效果。
即使服用涼茶,也應常溫服食或趁熱飲用,而不應選擇冰鎮之品。
忌過補
大暑前後濕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一味進補,只會起到反效果。
因此,大暑節氣的食譜更應重視膳食均衡、清淡多樣易消化。
盛夏之際,對脾虛濕盛者,應先注重健脾除濕、清潔腸胃。
甘味入脾,此時可適當多吃些甘酸益脾、化濕和胃的食物,如用山藥、薏米、鳳梨、白扁豆等食材熬粥,可起到很好的醒脾化濕、助益消化功用;另外可加一些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芳香氣味的藥草,來喚醒受困的脾,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如果感覺身體虛弱,則可在食譜中適當添加魚肉、雞肉、鴨肉、瘦豬肉等食物,或適量進食豆製品、牛奶等以增強體力。
忌動怒
夏主火,內應於心。心為君主之官,心亂則影響全身氣機。
暑伏時節陽盛酷熱,人的情志因之外泄而“心火妄動”,容易煩躁不安、無精打采、精神不振,稱為“情緒中暑”。
這樣的情緒障礙很可怕,往往使人産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壓升高等險情,年老體弱者甚至有猝死的可能。
大暑節氣,大家要格外注意調整情緒,不生悶氣、不急不躁,才能度過一個舒暢、安寧及平順的盛夏。
大暑誤區
誤區一:解暑多喝綠豆湯
綠豆湯雖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當水喝。
從中醫角度看,綠豆性涼,有四肢冰涼、怕冷、便溏等症狀的陽虛體質人群過多食用,會傷及脾胃,導致症狀加重。
此外,處於月經期的女性也不宜喝綠豆湯。
誤區二:用冷水沐浴、洗腳
夏季炎熱易出汗,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泄狀態,此時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腳會使寒氣借機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
大暑節氣,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小兒、老年人尤需如此。
誤區三:大暑時節多吃“苦”
苦味食物雖可清熱,但一定要——適量!
因為,食苦過度會損傷脾胃之氣,影響人體消化功能,故夏季飲食應當“省苦增辛”。
中醫認為,辛味食物多性溫屬陽,能行能散,所以夏季多食辛味食物可醒脾、健脾,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欲,同時也符合中醫理論所講的“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
平時可以適當吃一些苦瓜、苦菊等食物,以清泄暑熱之氣;同時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如蔥、姜、香菜、薺菜、胡椒等。
誤區四:多吃水果易祛火
適量食用水果有益健康,但並非所有水果都能祛火,有些反而會“火上澆油”。
以桃子為例,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但桃子性溫,對於實熱體質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舌苔黃、口乾、咽喉疼痛等症狀並不適用,還可能加重病情。
此外,橘子、荔枝、桂圓、石榴、楊梅等都屬於溫性水果,經常上火的人最好少吃。
大暑保健
1.掐揉大椎,清暑瀉熱
穴位定位: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頸部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一手置於頸後,中指置於大椎穴,頸部放鬆,利用中指指甲掐揉大椎穴,力度適中,掐揉1~2分鐘。
作用功效:大椎穴位於督脈上,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會處,具有清熱祛風除濕的功效。
2.按揉陰陵泉,“行水”以祛濕
穴位定位: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操作方法:坐位屈膝,拇指置於陰陵泉,利用拇指指腹按揉陰陵泉穴,力度適中,按揉1~2分鐘。
作用功效: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是脾經經氣注入的地方,脾經經氣在這裡最為盛大,具有健脾化濕功效。陰陵泉穴在五行中屬於水,因此按揉陰陵泉可以有效瀉“水”,輔助其他療法祛濕。
3. 指揉外關,暢通三焦
穴位定位: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操作方法:拇指置於外關穴,利用拇指指甲掐揉外關穴,力度適中,掐揉1~2分鐘。
作用功效: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道,為之絡穴,可以起到暢通三焦,溝通內外的作用。刺激外關穴,可以有效通暢三焦,恢復氣的正常運動,氣動則濕動,輔助其他療法將濕邪排出體外。
責任編輯:孟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