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養老,推動銀發經濟産業結構優化

2024-10-12 22:56:25.0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0月11日九九重陽佳節之際,由第一健康報道發起組織的主題為“健康老人行,問壽孫思邈”的第二屆孫思邈長壽論壇在京舉行。

本屆論壇由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主辦,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與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支援,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百歲工程工作委員會、中國保健協會科普教育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藥臨床研究分會、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中醫藥融合促進分會、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養生分會、安徽省中藥材商會共同支援。

長壽議題,多元共商

“孫思邈長壽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的縮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長壽文化,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會議伊始,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理事長王樹成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表示。他説,面對人口老齡化,“問壽”孫思邈不僅僅為老年人指引著健康老齡化的長壽之道,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探索著中國方案,還推動解答著“中國智慧”在全世界傳播發展的時代性課題。

聚焦健康養老 推動銀發經濟産業結構優化

圖為王樹成理事長

“養老”與“長壽”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

“今天,我們不僅僅是在慶祝一個傳統節日,更是在思考如何為我們的老年人群體創造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原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在講話中指出,健康老齡化背景下,老人對自身整體健康水準要求更高,對健康服務需求飛速增長、更加多元,事實上也對大健康産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大健康産業一方面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度、大膽創新,另一方面持續提升産品與服務的品質,實現從“有”到“優”的跨越。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指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銀發經濟有著廣闊前景與光明未來。他表示,進一步釋放銀發經濟潛力,需要真正做到尊重老年人的社會價值與實際需求,堅守服務老年人的初心,這樣才能讓更多老年人參與到消費市場中來,成為銀發經濟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才能推動銀發經濟産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和服務品質的有效提升。

“這些年各地養老規劃講‘9073’,90%居家,7%在社區,3%在機構,實際上根據現在調查數據基本是‘9901’。”主旨報告中,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王謙強調了“長壽時代”基層居家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居家養老體系中,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發揮著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將開展“全國老年友好社會促進工程”,依循“五社聯動”工作思路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痛點難點問題。

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樹榮表示,深入挖掘孫思邈的養生智慧,推動健康産業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嚴格把控産品品質,在銀發經濟發展始端,確保每一個産品都安全可靠、高效實用,是企業界踐行社會責任的共識。

長壽學説,古今交融

論壇現場,一場別開生面的“時空對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AI技術助力下,大醫先賢孫思邈與李時珍在大螢幕上成功“同框”,共話長壽之道,尊重傳統、心向未來的濃厚學術氛圍,就此鋪展開來。

傳承創新千古藥王孫思邈的養生保健之道,與整合醫學思想相契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作以《問壽孫思邈 整合醫學説》為題的學術報告時表示,單一學科難以解決複雜的健康問題,需要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

聚焦健康養老 推動銀發經濟産業結構優化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

會上,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作為這一“公眾普及書”的發佈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了《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的基本內容。她表示,積極老齡化背景下,健康老人的概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軀體的健康,還要擁有心理的健康和社會層面的健康,能夠以良好的心態積極參與社會的活動,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老年人應更加注重生命的“品質”。

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瑾結合當前新質生産力背景探討了銀發經濟現狀。她指出,我國老年人口的需求結構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發展銀發經濟是適應老齡化趨勢、提振經濟的有效路徑。“銀發經濟兼具民生內涵和産業屬性。”張瑾表示,發展銀發經濟既要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也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還要佈局建設未來産業,這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著力點。

中西醫學説的交鋒與相融,在“飲食中國長壽之因”專家對話環節展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于智敏、中國營養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兩位專家在中醫人體專委會林海的主持下,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就飲食健康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論壇還特別設置了孫思邈傳承人圓桌對話、銀發經濟企業家圓桌會兩場圓桌論壇,來自各行各業關注老齡事業的實踐者們齊聚一堂,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進一步就如何傳“久”、傳“好”孫思邈醫學思想,如何做“熱”、做“優”銀發經濟進行了深入探討。

責任編輯: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