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賦能,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4-09-26 11:35:14.0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甘肅隴西的中藥材貿易暢達四海、浙江麗水的鄉村中醫診所廣獲讚譽、江蘇泰州的中醫藥特色小鎮遊人如織……近年來,全國諸多鄉村依託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充分彰顯創新理念,積極推動中醫藥産業、服務、文化與生態協同發展。這些鄉村的成功實踐匯聚起強村富民和護佑民康的強大合力,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在這一偉大征程中,鄉村振興的成效與産業、健康、文化等諸多方面緊密相係。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與鄉村振興戰略並肩而行、同頻共振。鄉村是中醫藥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以發展鄉村中醫藥産業為依託,能夠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産業園區的集聚作用,推動中醫藥産業與鄉村經濟融合發展。在鄉村多産業高品質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中醫藥正悄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中醫藥新産業與新業態突破傳統鄉村發展模式,精準契合市場對鄉村的經濟發展、醫療保健、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多元需求,讓鄉村振興活力持續迸發。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全面對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推動中醫藥高品質發展和走向世界,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當前,順勢而為挖掘和發展能夠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闊步前行的中醫藥新産業,不僅能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還可以提升鄉村醫療服務水準,豐富鄉村文化傳承內涵,不斷增強中醫藥産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與帶動作用,無疑是鄉村振興“宏偉藍圖”中的一抹“亮麗色彩”。然而,鄉村振興面臨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從內部條件看,鄉村産業發展缺乏創新、鄉村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文化傳承意識淡薄、生態環境被破壞,以往單一的發展模式動力不斷減弱。從外部環境看,鄉村發展面臨著城市虹吸效應、市場競爭壓力、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外部支援力度和發展機遇面臨挑戰。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要求我們加快轉變鄉村發展方式,充分發揮中醫藥的賦能作用,不斷提高鄉村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推動鄉村發展儘快實現産業變革、服務變革、文化變革、生態變革。

中醫藥賦能,助力鄉村産業騰飛。鄉村産業創新,需立足特色、對接需求。“靠山依藥興産業,鄉村振興譜新篇。”在廣袤的鄉村大地,悠遠的農耕文明與豐富的中醫藥資源交相輝映,歷史建築、特色中藥材種植、傳統中醫藥民俗、自然風光以及村落風貌等,在産業融合的大環境下,蘊含著無窮潛力。面對鄉村産業發展的眾多路徑抉擇,唯有立足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以差異化發展之路實現有效創新,方要在“中醫藥特色”上狠下功夫。例如山西五寨,憑藉“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中藥材種植加工,激活鄉村産業發展的新動能。各地應充分挖掘自身的中醫藥自然、文化和歷史資源,緊密結合市場新的需求導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廣闊發展前景的鄉村中醫藥新産業、新業態。同時,加大對中醫藥科技研發和鄉村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動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鄉村中醫藥産業的創新發展。從傳統的中藥材飲片加工,到現代化的中成藥生産,再到保健品開發以及化粧品研製,將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産品。中醫藥加工産業的多元化發展,為鄉村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吸引農民返鄉就業,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此外,與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確保銷售渠道的穩定暢通,讓農民的收入擁有堅實保障。借助網際網路平臺和現代物流體系,鄉村的中藥材産品遠銷國內外市場。通過參加各類中醫藥展會和貿易洽談會,鄉村企業與國內外客商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進一步提升鄉村中醫藥産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中醫藥賦能,築牢鄉村健康基石。健康是脫貧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與動力,人民健康,生活有品質,鄉村振興才有保障。然而,當下鄉村醫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醫療人才短缺、衛生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依舊是制約鄉村發展、影響百姓生活品質的難題。中醫藥以其“簡、便、廉、驗”的特點,猶如一場及時雨,切實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鄉村百姓帶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其一,發揮中醫優勢,夯實鄉村健康根基。經驗豐富的中醫生當秉持傳統“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之法,精準勘破病因病機,展開辯證論治。讓鄉村百姓無需長途跋涉,即可享受專業中醫藥服務。從常見疾病醫治到慢性病調理,從康復護理到預防保健,中醫藥應在各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二,優化服務舉措,提升鄉村中醫效能。大力實施鄉村中醫服務提升行動,引導中醫藥資源薄弱地區借助人才支援、技術幫扶等方式,廣泛普及中醫藥應用。通過“傳、幫、帶”,培育鄉村本土中醫藥人才,使其成為鄉村健康的忠誠守護者。充分發揮中醫全科特性,提升鄉村醫生綜合診療能力,使其能夠應對鄉村各類常見疾病,滿足鄉村醫療現實需求,為百姓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其三,完善保障體系,築牢鄉村健康防線。全力推進覆蓋鄉村的中醫藥服務與健康管理系統建設,加快實現鄉村與城市中醫藥資源互通共用以及中醫藥服務便捷對接。大力發展“網際網路 + 中醫藥健康”,加大對鄉村醫療機構資訊化建設投入,提升中醫藥資訊化水準。鼓勵中醫藥機構運用遠端診療、遠端指導、遠端培訓等多元化服務,為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有力支撐。精心建設完善鄉村中醫藥服務平臺,切實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與可及性,不斷完善面向鄉村各類人群的中醫藥服務體系,為老年人、兒童、特殊人群等量身定制個性化中醫藥健康服務方案。

中醫藥賦能,厚植鄉村精神沃土。中醫藥文化恰似春雨,滋潤著鄉村精神沃土,培育出鄉村文明之花。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為鄉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一,積極打造中醫藥文化陣地。在鄉村積極建設中醫藥文化博物館、舉辦中醫藥文化節等特色活動,使古老的中醫藥器具重現光彩,珍貴的醫書古籍綻放智慧光芒,傳奇的杏林故事精彩呈現,讓村民近距離體悟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為鄉村厚植精神沃土。其二,加強中醫藥文化引導。在鄉村中小學積極開設中醫藥文化課程,培養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濃厚興趣與深沉熱愛,使他們成長為中醫藥文化的忠實守護者和積極傳播者。同時,依法嚴厲打擊農村非法行醫及虛假中醫藥宣傳活動,加強日常巡查監督,堅決遏制誇大療效、誤導民眾等不良中醫藥文化傳播,確保農村百姓不被“偽中醫”欺騙,讓科學準確的中醫藥資訊廣泛惠及鄉村百姓。其三,大力發展中醫藥“醫康養”文旅建設。深度挖掘鄉村中醫藥資源與自然風光的融合潛力,精心打造中醫藥文化旅遊景區,是鄉村振興之重要舉措。作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湖北蘄春積極建立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巧妙地將中藥材種植基地、養生保健服務、美食完美融合,成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各地應深入研究市場需求,積極借鑒蘄春的成功經驗,深入挖掘本地的中醫藥資源和自然風光優勢,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旅遊景區。中醫藥文化在鄉村的傳承、融入與發展,為鄉村厚植了精神沃土,培育了文明之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文化動力和精神支撐,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一道璀璨的文化風景線。

中醫藥賦能,守護鄉村生態屏障。《黃帝內經》強調:“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滲透中醫藥的方方面面。中醫藥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認為人的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然而,長期以來,中藥材主要取材于自然野生資源。但隨著現代中醫藥的高速發展,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得部分地區出現了濫採濫挖現象,致使部分野生中藥材資源面臨枯竭甚至滅絕的危機,也給鄉村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打擊。發展中醫藥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一度陷入矛盾,破局迫在眉睫,需從多方面著力。首先,強化理念引領。通過宣傳教育,提高鄉村地區對中醫藥與生態環境關係的認識,使人們深刻理解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中藥材資源,就是守護人類健康,而激發他們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其次,推進科學種植。積極探索中藥材的生態種植模式,充分利用鄉村的土地資源,實現中藥材種植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加強對中藥材種植的技術指導,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對土壤、水源的污染。例如,採用林下種植、間作套種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研發適合不同地區生態環境的中藥材種植技術,為鄉村生態屏障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再者,加強資源保護。建立健全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機制,加大對濫採濫挖行為的打擊力度。劃定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區,加強對珍稀瀕危中藥材的保護。同時,開展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人工繁育和馴化研究,提高野生中藥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確保野生中藥材資源得以保存和繁衍,為中醫藥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以中醫藥為引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世界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中國方案。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牢牢把握中醫藥發展機遇,立足鄉村特色,充分挖掘中醫藥資源潛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以中醫藥賦能鄉村振興,繪就産業興旺、健康安寧、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新畫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源源不斷的動力。(黃海韻·武漢輕工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碩士研究生 張紅菱·武漢輕工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教授 胡海·武漢輕工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助理實驗師)

責任編輯: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