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13:21:54.0
來源:光明網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行勝於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斷推進“三農”建設,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展農業”到“全面推進農業強國”……一幅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三農”領域發生了一系列歷史性變革、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繼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尤其是産業振興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著力點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中共中央明確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這為推動鄉村産業振興提供了解題思路和行動指南。新質生産力本質上是先進生産力,主要通過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促進鄉村産業向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方面發展,實現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傳統産業是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現鄉村振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産業面臨著很多問題,如産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準低下、産品品質不高等。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推動鄉村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傳統産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支撐。
新質生産力是賦能鄉村産業振興的內在動力。必須充分發揮新質生産力在鄉村産業發展中的引領驅動作用,以科學技術引領生産要素創新配置,實現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將鄉村傳統産業和數字科技相融合,推動鄉村傳統産業朝著智慧、綠色方向發展。
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首要因數在於引進技術和管理人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新質生産力的根基在於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人才是驅動創新的首要因素,是實現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源。特別是鄉村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更需要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人才。一方面,要促進城鄉人才流動,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科技小院、農科院專班等項目靶向吸引高層次人才和技術人才到鄉村工作和生活。同時可以加強科研機構、學校與鄉村企業的合作,建立産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降低企業創新的門檻和成本。從而借助人才力量提高産業附加值和含智量,推動鄉村傳統産業實現轉型升級和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大鄉村本土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振興鄉村既需要專業技術人才,也離不開本土的“田秀才”。要創新農村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通過搭建學習平臺,多渠道推廣農業技術相關知識,大力培養熱愛農業、懂技術、懂操作、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要用“項目”鍛鍊全能人才。同時,要針對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精選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如農業科技示範項目、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等,為人才提供參與多樣化項目的機會。不斷提高人才專業技能,注重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著力培養一批愛農業、有情懷、善經營、懂市場的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好示範效應,通過“幹中學”“傳幫帶”來影響和帶動一批高素質農民,共同推動鄉村産業發展邁向更高層次。
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變數在於生産資料的創新和優化。
鄉村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複雜而關鍵的過程,其中生産資料的創新和優化是推動這一過程的核心變數。生産資料的創新和優化不僅能夠提升農業生産效率,還能促進農業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鄉村産業的現代化和高品質發展。在鄉村傳統産業在分配資源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資源分配前,需要明確産業發展的目標,如提高産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等。這些目標將為資源分配提供方向,確保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政府需要根據産業發展需求和資源稟賦,合理確定各類資源的分配比例。例如,對於土地資源,可以根據各村的發展潛力和産業特點,合理分配土地用途,確保産業發展的用地需求得到滿足。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土地流轉、租賃等方式,使土地資源向效益更高的産業流動,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對於農民來説,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等方式參與産業發展,分享産業發展帶來的收益。同時,要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和利益不受損害。加強産業間的協調和合作也必不可少,避免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例如,可以通過建立産業聯合體、合作社等方式加強産業間的合作和交流。
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科技創新是推動生産資料創新和優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引入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可以提高農業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同時也能提升農産品的品質和附加值。例如,深化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資訊技術在鄉村傳統産業中的應用,推動産業“智改數轉網聯”。依託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實施智慧農業工程,研發推廣感測器、植保機器人、溫室光溫環境調控等技術,建設數字農業工廠、未來農場,推進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利用數字化技術、智慧農業設備等,可以實現精準農業管理,提高土地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強化産業深度融合。生産資料的優化不僅限于農業內部,還包括農業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合。通過産業滲透、産業交叉和産業重組等方式,可以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從而延伸農業産業鏈,推動農業向二産和三産拓展。這種融合不僅有助於打造農業産業綜合體和聯合體,還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農民增收等目標。強化特色産業發展。立足鄉村資源特色,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産品加工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産品品牌。同時,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物流體系、創新農産品加工、整合政府資源支援等策略通過補鏈、延鏈、強鏈,推動鄉村特色産業多點開花,大量新産業新業態競相綻放。要強化綠色生産理念在鄉村傳統産業中的普及,通過改進生産工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推動産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積極開發綠色農産品和生態旅遊産品,提升鄉村産業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點突破口在於優化産業結構,實現産業結構多元化。
衡量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標誌就是看産業結構是否具有合理化的特徵。當前,在推進鄉村産業振興過程中,通常面臨著産業結構不均衡,第二和第三産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鄉村産業的發展不僅局限于農業生産,還包括餐飲住宿、商超零售、養老護幼等鄉村服務業的發展。新質生産力背景下,鄉村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就是要通過優化産業結構,改造提升這些服務業,打造功能完善的鄉村居住生活圈,推動鄉村産業數字化經營,擴大農村電子商務覆蓋面,培育農商直供、直播直銷等新模式,從而實現鄉村産業機構的多元化,增強農村自身發展能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全面進步。
要立足鄉村傳統産業這個根基,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機遇,支援鄉村傳統産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鄉村傳統産業,特別是加工産業涉及的設施、裝備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換。其次,要善於挖掘和利用鄉村特色資源優勢。鄉村地區生活節奏慢,環境優美,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便於發展休閒農業和旅遊業,政府可以提供資金支援和政策扶持,同時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品質。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利用鄉村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俗資源,開發農産品加工和文化創意等産業,將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既可以為鄉村經濟帶來經濟效益,又可以增加鄉村亮點,吸引遊客前往。再次,要積極培育鄉村産業新業態。地方政府應聚集更多資源要素,充分發掘、多向彰顯農業的多種功能和多元價值,推動“農業+”多業態發展。如以“農業+加工流通”催生中央廚房、直供直銷、預製菜、會員農業等新業態,以“農業+教育”催生教育農園、親子體驗、研學示範等新業態,以“農業+旅遊”催生休閒農業、觀光農業、“採摘遊”等新業態,以“農業+康養”催生康養農業新業態,以“農業+展覽”催生會展農業新業態,以“農業+林牧漁”催生基塘農業、生態迴圈農業等新業態,以“農業+多種元素”催生田園綜合體、農業主題公園等新業態。
風勁好揚帆,奮進正當時。我們要堅定信心,錨定目標,鉚足幹勁,厚植産業發展的沃土,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讓鄉村振興的“新”力量不斷涌現,推動鄉村實現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李家強·江西省投資促進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