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蓮:借鑒國際經驗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2024-08-28 11:58:46.0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預計2035年前後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據聯合國發佈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就進入老齡化社會,2023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20.2%,日本這一數據高達29.6%。發達國家經歷了較長的人口老齡化過程,其養老服務便捷可及性較強,科技助力養老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對我國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具有借鑒意義。

一是注重探索居家、社區機構相互銜接、互為補充的養老模式和服務實踐。英國的居家養老模式主要建立在大力發展基層社區的助老服務上,並結合全科醫生就近首診治療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到20世紀70年代,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在英國各地已相當普及。美國CCRC模式(持續照料退休社區)為處於不同年齡層次和健康狀態的老年人提供了從自理、介助到介護的一體化居住設施與服務。

二是有效應對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減輕家庭照護壓力。日本早在2000年率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主要面向65歲及以上的國民和加入醫療保險的40歲至64歲的失能人口。南韓于2007年通過“長期護理保險法”,主要面向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65歲以下患者。美國儘管沒有專門的統一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但提供了具有類似功能的保險産品和服務。總體來看,發達國家在制度設計、資金籌集、服務提供等方面各有特色,充分滿足了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

三是大力提升智慧養老服務科技含量。發達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涉老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鼓勵政産學研一體化,開發智慧養老科技産品,發展護理機器人、智慧穿戴設備、智慧家居、遠端醫療和健康養老服務大數據系統等,廣泛應用於老年人健康監測、健康風險管理和養老服務供給。據統計,目前全球6萬多种老年用品中,日本就有4萬多種,德國也研發生産了豐富的護理輔具、助行器等智慧設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老年人口眾多,養老服務需求總量大,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加速釋放,不同地區養老服務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現象。需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第一,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社區是實現健康養老融合的關鍵樞紐,加大對社區健康養老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通過培育扶持和引入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更精準地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加強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供給,降低養老機構經營成本。促進社區衛生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機構資源深度融合和資訊共用,做實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連續性的健康養老服務。

第二,加快建立符合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切實減輕老年人經濟負擔。儘快形成全國統一、獨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明確基本政策框架、籌資原則、待遇水準,優先面向高齡、失能老年人和孤寡老人。在全國層面統一以政府、個人、用人單位為主的籌資政策,做好與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的有效銜接。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進入護理保險領域,與社會保險範疇內的長期護理保險形成互補機制。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基礎,強化市場化供給,促進兜底性、普惠型、可持續的護理服務體系發展。

第三,持續推動涉老領域科技創新,大力提升智慧養老服務品質和效率。瞄準智慧傳感、人工智慧等技術前沿,開展健康養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點産品聯合攻關,前瞻佈局長壽醫學研究和應用。加快建設涉老領域的創新集群、産業集群,打造一批應用性強的涉老領域科技産品。加快居家適老化智慧場景落地,建設一批智慧養老院,推進可穿戴設備、護理機器人等智慧設備應用。建設覆蓋全體老年人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提供健康養老決策支援和預測預警。同時,探索農村地區特色智慧養老模式,賦能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劉厚蓮·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健康和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