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21:18:16.0
來源:康養中國
蜀中大地,浩浩蕩蕩的岷江水向南奔流,在滋潤這片土地的同時,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四川兒女。溫江區渡口村西鄰岷江,村裏人提起村衛生所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衛生所裏有這樣一對父子,一位是早已離開人間的閆昌華,一位是正值壯年,正在奉獻青春年華的閆文彬。一對父子,兩代人,行醫五十余載,他們懷揣著濃厚的鄉村情懷,在岷江之畔書寫著一曲動人篇章。
閆文彬作為閆家的第二代行醫人,無論是自己當初選擇學醫還是後來的從醫,都與父親的行醫經歷不無關係。他在自述紮根江邊行醫的故事時,流露出的是對父親掩不住的敬意與思念,“可以説父親對我行醫生涯的影響深遠且長。”
閆文彬孩童時期的記憶中,父親閆昌華是村裏的第一批村醫,父親是在缺醫少藥的時代背景下,開始為村民們行醫服務的。閆昌華除去給村民看病,還會反覆叮囑和督促許多面對大病急病不以為然的患者及時去大醫院醫治,甚至有一些家境實在困苦的患者是依靠閆昌華定期寄錢才得以治療的。因此每當父母用自行車載著閆文彬出門趕集時,岷江江畔的小路上遇到的鄉里鄰居們都會向他們親切地招呼與問好,這讓閆文彬深深感受到父親的價值與偉大,從而埋下了想要學醫的種子。
18歲進入成都鐵路衛校的閆文彬,得到了父親的大力支援。得知可以師從老校長兼溫江名醫陳定潛先生後,父親每日都會提醒閆文彬:“虛心求教,踏實刻苦”。但在畢業之際興起“下海潮”,一邊是夢想的召喚,一邊是生存的誘惑,這讓閆文彬糾結於心。閆昌華與閆文彬促膝長談中,告訴閆文彬那些無醫保少積蓄的村民,在得知閆文彬學醫時就發自內心的期盼與尊敬時,這讓閆文彬深刻意識到村民們對自己的期許以及對醫療的渴望。
1991年畢業的閆文彬經過抉擇,回到了渡口村,成為了村衛生所的一名醫生。他每天與父親同進出,協助父親進行消毒、清潔醫療器械的工作,並且不斷學習理論與實踐知識。在父親的教導與支援下,閆文彬守衛這一方水土居民的心也更為堅定了。短短幾年,閆文彬抱著“要給鄉親們更值得信賴的醫術支撐”的想法,他考取了醫師證。
隨著閆文彬醫術的提升,患者對閆文彬的認可,閆昌華也光榮且放心地退休了。但他時不時地就跑到衛生所外面的院子裏坐起,天天掛念哪個生病了哪個不舒服了,然後就開始嘮叨閆文彬,閆文彬無奈地搖著頭,內心卻滿是幸福。直至前年,閆昌華離世,閆文彬更加意識到父親放不下的“守護”這一責任與擔子也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
帶著對父親的思念,他更加心繫患者,他經常做出像父親生前一樣反覆叮囑喊著按時服藥定期復診的舉動。閆文彬也會像父親一樣每天把衛生所裏打掃的乾淨明亮,每天清點藥品,確保藥品的有效期與密封性,每天早上8:00正式上班,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因為接診的多數是腿腳不便、聽力不佳的老人和哭鬧的孩童,閆文彬在看診這些患者時都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細心。在繁忙時,他顧不上吃飯,什麼時候看完患者什麼時候才是他用餐的時間,即便如此,他還會抽時間去村裏街坊家、失獨家庭中免費到府義診。
住在衛生所一旁的郭大爺已70多歲,他血壓偏高已多年,但自己一直不當回事更不吃藥,閆文彬就將郭大爺時刻挂在心頭,一有空就登門或者請郭大爺來衛生所量血壓。今年5月的一天,閆文彬突然發現郭大爺口齒不伶俐,便為其測量了血壓,“血壓高達180以上”。閆文彬趕緊聯繫了郭大爺的家人:“症狀出來了,立馬帶他去大醫院”。經過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腦梗初期,後經過全面系統地治療後,郭大爺轉危為安。事後,郭大爺和家屬前來答謝閆文彬時稱,想想都後怕,如果錯過了診斷與最佳治療時間,郭大爺日後可能靠坐輪椅度過余生。
“除了看病,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閆文彬經常思考。除了駐紮在衛生所,為患者醫治外,每個季度閆文彬還會聯合村委會舉辦每年至少一次的慢病預防、生命安全隱患等宣講活動。幫助村民養成關愛健康的生活理念,並教會村民學會如何進一步的保護自己和家中老幼。就連每次村黨員黨建會前,閆文彬也主動請纓配合展開各种醫療醫護知識講解。閆文彬認為:“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村民們的自我預防疾病與關愛健康的意識。”
提升自我的醫學知識,才能有助於自己關愛大眾健康,這是閆文彬行醫來的自我要求,無論工作多累多忙,他養成了每日臨睡前去各醫學平臺上學習的習慣。閆文彬還將工作和生活緊密相連,按照他的話説,“基層醫生特別是鄉村醫生要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
今年是閆文彬在渡口村衛生所的第32個年頭,父子兩代接續行醫的50多個年頭,他們服務守衛的患者不計其數。但閆文彬身上肩負著父親的囑託,他將默默守護著渡口村的村民,為他們的健康而努力著……
責任編輯: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