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明:“好人”孔建明

2024-06-24 20:38:02.0

來源:康養中國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江西省的上栗縣地處江西與湖南交界地帶,這裡的泉塘村是一座遠離城市喧囂,依山傍水,平靜淡然的小村鎮。走進泉塘村衛生室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行取自清代名醫徐大椿所著《醫學源流論》的標語:“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標語的下方,一位身量不算高的醫生正埋頭為病人抓藥,他正是這裡的負責醫師,也是上栗縣鄉村醫生協會的黨支部書記孔建明。

孔建明是上栗縣當地人,今年58歲了。雖然家中父母沒有從事醫藥行業,但孩童時代的他就對中醫藥以及醫生這個能為他人祛病除災的職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每在書上讀到關於古代名醫的故事總讓他神往不已。孔建明有一位關係不錯的堂兄叫孔良生從衛校畢業之後在鄉鎮行醫,1983年起,孔建明便追隨堂兄開始了學醫之旅。1986年他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鄉醫,當時的他拒絕了縣城的工作機會毅然選擇了回到泉塘村衛生室,選擇了紮根在家鄉。1989年他投入上栗縣名醫甘厚民門下,一面為村民們治病,一面繼續學習深造。時光飛逝,轉眼間第三十七個年頭了,妻子在他的影響下也考取了藥師證在衛生室輔助他的工作,兩個女兒也都長大成人走上了從醫的道路。

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是孔建明滿面紅光,雙眼炯炯有神,讓人覺得他的精神狀態並不輸給年輕人。每天孔建明都要為好幾十名病人診病開藥,經常忙到深夜才休息。但只要村民們有需要,他都會隨時到府出診。孔建明説:“出診路上栽過跟頭摔過跤,受傷受累都不用提了,我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黨員,這些困難我是不怕的,我就怕不能給病人解決問題。”實際上,這37年間,孔建明大大小小的出診次數多到數不清,而他每一次都能憑著過硬的醫術、認真的態度和不懼困難的韌性完成了出診任務。

2019年春天,他遇過了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出診任務。從衛生室出發十幾公里遠的鄰村有一個50歲的病患,被腰椎間盤問題加上內風濕折磨已經長時間無法生活自理。由於白天看病的人比較多,所以將出診的時間放在了晚上。送走晚飯時間最後一個病人,孔建明匆忙地吃了兩口飯菜便騎上摩托前往鄰村。當他趕到病人家門口時,聽到床上的病人正和家屬爭吵,病人説自己這些年找了很多家醫院也不見效果乾脆放棄算了,自己認命了。聞聲,孔建明撣了撣白大褂上的褶皺,面帶微笑地走進門內説:“兄弟別生氣,讓我這個土郎中來試試看,説不定有用呢?”經過一番診斷,孔建明很清楚病人由於患病時間較久,想要復原如初情況不容樂觀。但他心裏生起一股倔強的勁,不論如何他也要試試看。隨後他敲定出了治療方案,也在內心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他決定使用穴位針灸和理療,同時加上中藥調養和每週一次的自血療法多管齊下。他還耐心地為病人和家屬們講解了治療流程,尤其是當中自血療法的原理,打消了病人和家屬的疑慮。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人的關節炎和內風濕病症都得到了明顯的控制且逐漸好轉,又過了一個月有餘病人已經可以自己緩慢行動,病人的家屬不由得驚嘆于孔建明的醫術和嚴謹負責的醫德。他們還特地送去了家裏種的一整車水果蔬菜以示感激。

當談到自己眼中的孔建明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好人!”這也是所有重獲健康的患者們給孔建明的評價,對他自己來説這也是他在家鄉行醫風風雨雨37年的價值體現。關於墻上的標語,孔建明解釋道:“徐老前輩這句話説的是一味藥有它的特性和長處,藥方則是要融合多味藥材發揮各自的藥性産生奇效,我覺得這就像我們做醫生的人要各自發揮特性和長處在不同的地方為老百姓的健康事業發光發熱,在我心目中,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個人最重要的特質就是首先要做一個好人。”

 責任編輯: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