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國:兩次大地震,一顆悲憫心

2024-06-24 16:06:00.0

來源:康養中國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965年,毛澤東在同醫務人員談話時提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四川醫學院(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便組織專家教授深入四川農村培養鄉村醫生,17歲的唐詩國就是在那期間,被推薦選入了1970年北川縣的鄉村醫生學習班。

初入杏林,面對浩如煙海、繁瑣深奧的醫學知識,唐詩國最開始是抗拒的,而且當時農村衛生條件落後,鄉村醫生面臨的壓力非常大。作為一個內心躁動不安的青年,他每當在深夜值班的時候,想到自己要與疾病、痛苦打一輩子交道,就常常心生退意。直到1976年松潘與平武之間的龍門山斷裂帶接連發生兩次7.2級、一次6.7級的強烈地震,他的思想逐漸才發生了變化。

“地震發生前兩個月,四川地震局就對地震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做了大致的預測。”據唐詩國回憶,當年接連幾個月,他們每天晚上都會分區域,到各個村子裏巡邏。他支著手電筒,在漆黑的夜色中,一種“保護欲”在內心油然而生。手電筒的光雖微弱,卻在冥冥之中照亮了唐詩國的內心的悲憫與理想。從此,他便廢寢忘食地學習知識,精進醫技,決心要長久地紮根這片土地,做老百姓健康的守護者。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北川,這次地震的危害更大,但是見慣生離死別的唐詩國卻越來越堅定自己的選擇。如今他已經年近古稀,頭髮花白,眼睛還做了視網膜脫落的手術,依舊堅守在崗位上,孜孜不倦地踐行最初的諾言,每天除了接診本村患者,還不乏從綿陽、德陽等慕名而來的外地人。

在唐詩國諸多本領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症,用扎銀針治療面癱、面部神經痙攣以及拔火罐。但他卻十分謙遜,笑説:“是他們傳得寬!”

他的低調絕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刻入了他的舉手投足。筆者在他診所中無意中發現一卷字畫,再三要求下,他才打開,竟是患者題贈的一首詞:“最傑卓,勝華佗,妙手回春滅病魔。頌醫博,治沉疴,濟世良醫為楷模。美名四海播。”問及為何不挂上,他連忙擺手:“治病而已,應盡的義務,當不起盛譽。”拍完照,他就迫不及待地捲起來,束之高閣,隨後來到坐診臺,才娓娓道來:“這個患者是一位高中老師,70多歲,帶狀皰疹後遺症,到綿陽花荄那邊沒治好,找到我一個月就治好了。”

唐詩國的坐診臺,是一張磨得十分光滑的老式木桌,桌上擺著一副修修補補無數次的算盤,二者都已經跟隨他50餘年了。“它們見證了兩次大災難,也見證了我的從醫生之路。”唐詩國不由得感慨萬千。

責任編輯: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