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4-03-16 11:51:03.0

來源:求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産業高品質發展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

  編者按: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圍繞中醫藥傳承和創新,我們特邀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結合多年中醫藥研發實踐,分享認識和體會。

圖為好醫生集團科研人員在雲醫療研發檢驗實驗室忙碌工作。好醫生藥業集團供圖

  求是網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多次強調發展中醫藥事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請您談談如何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更好完成總書記的殷殷囑託。

  耿福能代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號召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時代活力。沒有傳承,中醫藥發展就沒有根和魂;沒有創新,中醫藥發展就沒有時代活力和應用價值。傳承,首要的是增強民族自信,要充分認識到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傳承中醫藥必須尊重規律,做到“傳承師古不泥古、創新發展不離宗”,通過傳承精華來發展中醫藥學,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中醫藥學術發展,提高臨床療效,提高中醫臨床診療能力和水準。要在充分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創新中醫藥理論與實踐,服務臨床防病治病需求。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為健康中國提供堅實支撐。

  求是網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請您談談如何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推動中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

  耿福能代表:

  望聞問切、針灸拔罐,是人們對中醫藥的傳統印象。如今,古老的中醫藥已經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融合,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中草藥種植、研究方面步入了産業化、智慧化、標準化的時代,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産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産業化、現代化。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論述,要加強産學研結合,支援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共用研發成果,並推動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向企業開放,加快這些成果在企業的轉化和産業化;鼓勵企業多投入搞科研,引導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鼓勵中醫藥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配套的政策和金融扶持,讓那些在中醫藥領域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思維的人才真正獲得施展身手的舞臺,不斷豐富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産品供給。

  以好醫生藥業集團所在的四川省為例,全省上下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多措並舉、同時發力,創制中藥新藥、中醫藥技術裝備等80余項。截至2023年底,全省規模以上中藥企業達247戶,包括兩個年産值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和一批年産值超10億元的拳頭産品,川藥年綜合産值突破1200億元。

  求是網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多次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請您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壯大中醫藥創新人才隊伍。

  耿福能代表:

  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人才規模快速增長,結構佈局逐步優化,人才品質和使用效能顯著增強。但也要看到,中醫藥人才還存在著總體規模不大、領軍人才不足、基層人才缺乏、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迫切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醫藥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大力建設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我們要牢牢把握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個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標方向,加快培養和集聚一批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發揮高層次人才的“頭雁效應”,更好地推動中醫藥學術進步和傳承創新;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中醫全科醫生培養和基層衛生人員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培訓,並且鼓勵中醫藥專家紮根基層、服務百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方便可及的中醫藥服務;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相結合,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分類建立中醫臨床、基礎、科研人才評價標準,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用人環境。

責任編輯: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