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寧都縣第三小學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發佈時間:2024-12-20 17:25:13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真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第三小學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中,首先由張慧娟老師執教示範課,張老師用提問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現數與形對應關係。從簡單的 1、4、9等正方形數,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直觀感受數與形的一致性,初步建立數與形的聯繫,再深入到如 1 + 3 + 5 + 7 = 4²這樣的規律探究,通過圖形層層疊加,幫助學生理解連續奇數相加與正方形數的內在關聯,以直觀圖形降低抽象知識難度,使學生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理解。課堂互動環節,小組合作學習備受關注。張老師佈置任務,學生分組協作,在交流中分享思路、互補長短。教師適時引導,對有困難的小組提供提示,確保小組活動高效有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自主探究的精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直觀感知與抽象思維的轉化能力。

隨後,在會議室開展了議課活動,張老師先對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進行了陳述,副書記何長安對本節課的亮點充分肯定的同時,也指出了本節課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面。接著,觀課教師們各抒己見,深入探討教學得失。最後,校級領導劉希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應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多去思考多去表達。

寧都縣第三小學五年級肖東華老師成功執教《介紹一種事物》習作研討課。一場“我説你猜”的遊戲拉開了學習的序幕,此遊戲有趣且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連,讓學生初步了解介紹事物可從多角度不同方面入手。

課堂上,肖老師巧妙創設校刊《小荷》徵稿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並教會學生解讀徵稿啟事。通過生動的習作例文,展示文章構思結構和把説明文寫明白清楚的方法。整節課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都為學生設置明確目標。

在評課環節,各位老師各抒己見。大家對肖老師清晰的教學設計、流暢的教學語言和花式評價語言給予充分肯定,並就説明文的教學設計展開激烈研討。活動最後,教研組長劉瑩建議在學生習作展示環節,可以選取不同同學的片段組合成一篇,讓學生評議是否能入選徵稿,以落實教學評一體的目標。

本次活動效果良好,提升了學生寫作能力,激發語文學習興趣。以後,將繼續開展習作教學研討活動,為推動學校習作教學縱深發展奠定基礎。

寧都縣第三小學進行了語文“群文閱讀”主題教研活動,以六年級肖珊老師執教的《以物咏志》組詩教學為例,全體語文老師共同探討“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肖珊老師以“看圖猜古詩”的遊戲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咏物詩,通過對《竹石》這首詩的講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中的情感文化內涵,通過朗讀和評價,引導學生了解並感受詩歌中所咏嘆的“竹子”形象。課堂中教會學生掌握讀懂咏物詩的方法——抓事物特點、抓關鍵詞、聯繫生平,隨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另外兩首咏物詩:《墨梅》和《寒菊》。結尾主題昇華部分拓展“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的相關詩句,讓學生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樹立文化自信。

課後,老師們針對本節課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邱常玉老師談到,在教學中增加更多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例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竹子的堅勁。校務委員潘華東提出,古詩的群文閱讀,首先老師要梳理詩詞主題,給學生構建群讀的框架,圍繞作品的共性與個性設計探究性的問題,帶領學生在群讀中感悟詩歌的博大精深。

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校本教研活動,贛州市寧都縣第三小學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還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推動了學校教育品質的持續提升。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