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一所職業院校裏的“國學盛宴”
從2018年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到2024年的“獨步世界的燦爛青銅文明”,6年來,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國學講堂”持續開講,至今已開辦30余期,累計覆蓋師生超10000人次,與“國學講堂”有關的報道在中央、省、市各級媒體刊發(播)稿件突破100篇次。“國學講堂”逐漸成為學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在“國學+時政”“國學+德育”“國學+非遺”“國學+冶金特色”的不斷嘗試中,打造成了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品牌。
“國學+時政”,強化思想引領
“國學講堂”緊跟時政熱點、重要節點,借勢而為強化思想引領。“國學講堂”自開設以來,將時政熱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精心策劃專題,深入淺出地引導青年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發展。
“國學+德育”,踐行鑄魂育人
“國學講堂”的舉辦,始終貫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已成為增強學生文化自信、落實教師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特色抓手。
“國學講堂”致力於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厚植愛國情懷。“走近《詩經》走進《詩經》”的選題,為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成為《詩經》的愛好者、傳承者和傳播者。“春秋三傳——形塑中國人精神底色的經典”的選題,通過對如何善用中國的話語體系表達中國思維,從而掌握文化話語權,拓展中國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論述,以增強師生的文化自信。“白鹿洞書院揭示”選題,講述了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通過揭示與現代校訓的對比,講解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特色,彰顯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既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國學講堂”推出“經典拾貝”系列講述經典故事和古人智慧中蘊含的哲理。系列包括“王安石變法——大變革中的人性”“孔子可敬也可愛”“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等選題,為師生展示了一個嚴謹好學、重名輕利的王安石,一個溫潤如玉、心懷大愛的孔子,一個以情待世、豁達樂觀的蘇東坡。選題旨在教育學生學習古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力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念狀態”走向“生活形態”的路徑,以有效培養職業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努力鍛造有品格、有修養、有責任的大學生。
“國學+非遺”,傳承文化瑰寶
“國學講堂”致力於加深學校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意識,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校園文化品牌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學講堂”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繼承作為重要選題,引入到師生群體中,讓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有了更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讓師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在校園裏形成了共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良好氛圍。
學校李艷雲老師主講的“中國傳統文化——精彩的戲曲”從京劇、越劇到黃梅戲等多種劇種的歷史淵源、表演形式、藝術特色,再到經典劇目背後的文化內涵與社會意義,全方位向師生介紹中國傳統戲曲。講座中,李艷雲老師親身示範坐唸唱打,讓大家充分領略到了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體會到戲曲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學講堂”除了充分挖掘學校教師隊伍中的文化資源外,還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聘請校外專家坐堂講座。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楚調唐音歌吟傳人黃謙講授的“古詩詞朗誦——無調的歌唱”,為大家解讀了“有調的歌唱”與“無調的歌唱”的概念。他還通過現場表演,用楚調唐音歌吟古詩詞,指導師生如何通過“劃平仄”來感受、學習古詩詞的音韻規則,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産楚調唐音的魅力。
江西省書法協會會員尹承良老師講座的選題是“書法認識之我見”。尹承良老師從國學的角度闡釋了書法的起源和發展歷史,從書法的運用、把握和學習三方面講述了書法的內涵,讓師生對書法這一非遺項目有了更深認識。
“國學+冶金特色”,發揚工匠精神
“國學講堂”是學校精心打造的,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的品牌。冶金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揚工匠精神,是講堂的重要選題方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靈魂,其中蘊含的哲思是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來源。宋應星在新餘市分宜縣任教諭時,通過大量考察當地的百業生産,寫下了偉大的科學巨著《天工開物》。“國學講堂”挖掘本地文化資源,以“《天工開物》——宋應星的故事”為題,為師生送上宋應星的生平事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針對職業院校學生“重技能輕文化”的傾向,探索豐富職業教育內容的方法,達到了提升學生對職業角色的認同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好效果。
冶金技術的掌握是文明産生的三大標誌之一。中國有著悠久的冶金技術發展史,有著燦爛的古代青銅文明。講好這些故事,既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又緊貼冶金學院校園文化特色,具有學校自身的獨特性。為此,“國學講堂”推出“獨步世界的燦爛青銅文明”一講,分享青銅文明和金屬冶煉史有關知識。講座上,老師結合學校冶金文化,融入工匠精神解讀,對青銅器獨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奇特的用法進行講解,充分展示青銅器蘊含的豐富歷史、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展示了古代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和創新精神。講座在師生中引起反響,同學們紛紛表示,講座讓我們感受到冶金文化特色的同時,還更深層次地領悟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還有老師點評道,這樣的講座為我們專業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有助於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雙提升,是一個很好的教學交流平臺。
學校宣傳部表示,設立“國學講堂”,立足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僅是對學校辦學歷史、學校精神的傳承,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後期,“國學講堂”將不斷探索與專業建設、專業特色相融合,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將人才培養和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相融合,推出更具“冶金特色”的文化精品。(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胡小芳、南韓華供圖文)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