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學院:探索改革新路徑 譜寫發展新篇章

發佈時間:2024-12-11 16:02:52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真

宜春學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和學校綜合實力,秉持“地方性、應用型、開放性”的辦學理念,在內涵式高品質發展道路上砥礪前行,學校事業邁向新征程、呈現新氣象。

image.png

錨定發展目標,內涵建設持續發力

學校確立了“建設有特色高水準地方應用型大學”的目標,錨定高水準應用型本科高校標準,制定《宜春學院高水準應用型大學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確24個重點改革項目、49條任務和120項具體舉措,為轉型發展築牢根基。

學校積極對接江西省“1269”行動計劃和宜春市“869”行動計劃,建立長效優化調整機制,提升專業與地方産業的適配度。學校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一流特色專業2個、教育部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5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教育部“新農科”項目2項、“新工科”項目1項、省級重點産業學院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

聚焦素質拓展,人才培養亮點紛呈

“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學校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項4000余項,較“十三五”時期增長了近4倍。2023年,宜春學院體育學院學生熊亞瑄在成都大運會上奪得金牌,體育學院畢業生程靈芝在杭州亞運會上勇奪三枚金牌;2024年,體育學院學生張高傑在第18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中榮獲成年組有氧踏板亞軍以及團體賽季軍;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項目中獲一等獎4項。

學校大力實施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牽頭組織贛西高校思政課建設聯盟和宜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2023年,學校新增3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現有4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3個課程思政示範團隊、1個省級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團隊、1個省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學校紅色文化長廊每年吸引數千名校內外觀眾參觀學習;廉政教育基地受到校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獲評江西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深化産教融合,服務地方成果豐碩

學校深度融入地方發展,成立校縣合作領導小組與産教融合辦公室,構建“一校一縣,一院一産”服務體系,與袁州區、萬載縣、經開區等多地簽訂合作協議,推動40多個涵蓋鄉村振興、醫療衛生、鋰電産業、污染治理、紅色文旅、技術指導、幹部培訓等多領域的合作項目落地實施。

學校建有新能源、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硒與大健康、醫美、休閒體育5個現代産業學院。2024年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現代産業學院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重點産業學院,至此,學校在省級現代産業學院重點建設項目的數量上,再次領跑省內其他高校,列全省第一位。新能源産業學院再傳捷報,被列為全省五個典型培育建設單位之一,又一次鞏固了學校現代産業學院建設在全省中的領先地位。與萬載縣人民政府共建“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助力提升區域公共醫療服務水準。

優化資源配置,彰顯特色發展願景

全面推進內涵建設,加快凝練辦學特色,已成為宜春學院發展規劃的願景。要按照本碩一體化建設佈局“四新”專業群和學科點,使各教學院專業進一步聚焦,在結構調整和優化中彰顯各自辦學特色。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快落實專任教師每3年不低於6個月的企業實踐鍛鍊,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有效銜接。要強化教學、科研、管理團隊建設,設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建設名師工作室、輔導員工作室,形成教師“傳幫帶”的培訓機制。要採取深度參與、聯合培養、企業共建、挂職鍛鍊等方式,探索借智借力、人才引進新模式。要全面打造宜學、宜教、宜研、宜業、宜居“五宜特色校園”,努力形成一流的師德師風、一流的教學學風、一流的校風班風、一流的工作作風、一流的育人新風,讓“五宜特色”“五個一流”真正成為宜春學院的亮點特色、軟硬實力。(宜春學院敖林珠供圖文)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