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深化産教融合培養鋰電産業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行業尤其是電動汽車及儲能系統的迅猛發展,鋰離子電池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瞄準智慧製造和新能源産業鏈,以“四化”構建産教融合新模式,匠心打造特色産業學院,創新驅動政校行企協同發展,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融合,為地方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
“四融八共”,推進産教融合實體化
2023年6月,學校與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西省新能源産業協會、全球鋰電池領域領軍企業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共建南昌市首個新能源領域特色産業學院——鋰電科技學院。整合政校行企各方資源,搭建“四融八共”協同平臺,圍繞新能源鋰電、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創新鏈式協同,在産教融合課程體系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材建設、技能等級認證、技能大賽等方面進行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課程共建、師資共組、平臺共搭、資源共用、標準共訂、品質共管、就業共促”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目前,鋰電科技學院涉及專業有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應用電子技術、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等,建成集生産性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技術研發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一體的産學研合作平臺。根據崗位技能矩陣、技能人才成長髮展規律,建立基於企業標準和真實案例的進階式、螺旋型的實訓體系,讓科研教學更加專業化、多元化,服務企業更加高端化、智慧化。
交互賦能,推進雙師隊伍多元化
學校依託鋰電科技學院,聯合江西省新能源産業協會、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校企互聘、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結構化教學智慧製造創新團隊,混編師資打造“技術技能強、教學能力優”雙師隊伍。校方聘任企業兼職教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重構、多元化考核評價機制構建等工作,將企業品牌文化、崗位任務、專業技能等融入課程教學,實現“一課雙師”。校內教師定期赴企業實踐鍛鍊,深入生産一線“備課”“取經”,不斷增強對真實製造生産環境的認知和理解,在實踐中錘鍊過硬本領,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精準對接,推進課程標準無縫化
學校緊跟新能源鋰電産業發展需求,將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標準等先進的産業元素納入教學標準與教學內容,打造以崗位能力為導向,符合産業需求的産教融合課程體系。按照“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的建設理念,採用 DUCAM分析模型,通過“崗位能力”分析,建構“以産業需求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以生産場景為關鍵”的特色課程,實現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緊密對接。目前,校企雙方已聯合開發《Java開發》《物聯網項目規劃與實施》《Android開發》等課程,下一步還將繼續開發新能源鋰電製造工藝、設備管理、工程思維等課程。
引領創新,推進教學資源數字化
學校充分利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優勢,與企業共建新能源鋰電虛擬倣真實訓室,還原與新能源鋰電製造生産環境零差距的設備實訓學習。以新能源鋰電製造關鍵工序為核心內容,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建模,通過設計漫遊中心、學習中心、訓練中心、考核中心四大功能中心進行強化虛擬實訓,為學生提供技能訓練所需要的虛擬倣真加工環境、加工工藝、裝拆工具等。目前,已共建直流電機原理及調速實驗、工業機器人拆裝實驗、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虛擬實驗、鐳射焊虛擬倣真實驗、基於企業工作實景的員工激勵方法VR實驗等虛擬倣真實訓項目。通過模擬場景,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興技術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並熟悉掌握其工作原理。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發展,學校鋰電科技學院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專業建設成果豐碩。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教師教學科研能力顯著提升。學校獲評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産業學院、人社部首批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全國高等學校“機器人+”産教融合基地等。我校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團隊核心成員獲批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入選教育部名師(名匠)培育1人。新增江西省技術能手10人、南昌市洪城技師2人。校企聯合建成國家級教學資源庫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十四五”期間首批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鋰電科技學院學生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獎項。
未來,學校將緊緊圍繞教育強省建設和“1269”行動計劃,以建設産業學院為支撐,持續推進産教融合科教融匯,主動對接産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大力實施技能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服務企業“走出去”,探索“職教出海”新模式,為我省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源源不斷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李冰)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