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學院:“雙體驗日”活動繪就育人同心圓
高校領導開展“雙體驗日”(“思想政治工作體驗日”和“學生生活體驗日”)活動,是江西省思政育人模式的一種創新。同堂上課、同開班會、同桌用餐、同寢談心……新學期以來,江西科技學院的校領導們紛紛走出辦公室,化身“大家長”走進同學們中間,關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指導學生成長成才。
“我和江書記同一個班了”
冬日負暄,人間向暖,溫暖的陽光灑在師生的臉上,江科校園一派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該校黨委書記江延湖來到23本人工智慧1班,參加挂點聯繫班級的“從未來之智,啟當下之學”主題班會。
“江書記,很高興也很自豪,我在同一個班級。我是江西九江人,強烈向大家推薦我的家鄉修水,有好吃的修水哨子、好玩的鳳凰山、好看的寧州古鎮……”“我從小在蘇州長大,在來南昌上學之前沒有到過江西,在這裡上大學之後,除了在南昌打卡,還到景德鎮、萍鄉這些地方遊玩,感覺特別好……”班會結束後,江延湖參加班級“紅色基因啟智,書香薪火鑄魂”——《紅旗漫卷江西》讀書會活動,邀請江西省內外的同學推介家鄉的好山好水、風土人情,分享在江西求學的印象體會。看到同學們暢所欲言,江延湖很高興,並重點領學了書本中關於方志敏烈士的事跡,邀請同學朗誦《可愛的中國》(節選),勉勵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砥礪奮進之志。
迎著晚霞,江延湖又前往學生宿舍。在學生寢室,他進一步了解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情況,與大家親切交流,並就宿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詢問和解答,鼓勵大家珍惜大學時光,樹立遠大理想,做好人生規劃。
從宿舍出來,江延湖與同學們在鄱陽湖餐廳一起排隊買飯、邊吃邊聊,現場氣氛融洽。“食堂的飯菜合口味嗎?你們覺得價格怎麼樣?”“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有什麼困難?”“學校還有哪些工作需要改進?”用餐期間,他貼心地同身旁的同學拉開家常,面對面了解大家對食堂菜品種類、價格、口味,以及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及意見,叮囑大家在冬季來臨之際,注意添衣保暖、強健體魄;同時囑託食堂管理人員務必高度重視、加強食堂衛生安全工作,讓學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張校長的關心給了我們極大的底氣”
“張校長,在平衡好興趣愛好和專業學習上,我想聽聽您的建議。”“學校會為學生提供更多與企業合作的實習機會嗎?”該校校長張海濤在以班主任身份參加挂點班級24本軟體6班的見面會上,將同學們的一個個“心聲”聽進心裏。
見面會上,同學們圍繞專業學習、實習規劃、科研競賽、體育運動等話題暢談自己進入大學以來的體會和感想。張海濤則結合自身求學經歷,以終身學習、自立自強為主線,語重心長而又不乏幽默地同大家暢談大學階段學習、生活、規劃、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思考,耐心解答同學們的問題和困惑,鼓勵大家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自律最難的地方,在於要克服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自律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強。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就是從能否自律拉開。”張海濤為大家講授了一場生動的思政課,她説,同學們如今擁有更好的物質基礎、更廣闊的發展舞臺、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同時面臨著更複雜的挑戰,希望大家拒絕“躺平式”滿足、“擺爛式”懈怠,以披荊斬棘的銳氣、堅忍無畏的勇氣、蓬勃不凡的朝氣,涵養吃苦精神,保持奮鬥姿態,彰顯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青春力量。她還鼓勵同學們要積極主動,任何事情要主動謀劃、主動爭取;要自立自強,自主理解、判斷、規劃大學生活;要團結互助,勤奮共勉,提高集體榮譽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積極正向的興趣愛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增進身心健康;要珍惜時光,勇於探索未知領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話語間都是張校長對我們的關心,讓我明確了未來努力的方向,也讓我對就業和升學的選擇有了更多底氣!”班級學生如是説。
“我看著,沒剩多少時間,能許願,好像多一天,我們的明天……”見面會最後,同學們齊唱《我們的明天》送給張海濤,表達對班級師生團結一心、攜手向明天的美好期許。
“多幸運能夠結下這段亦師亦友的情誼”
在江西科技學院校園裏,23本人工智慧1班和24本軟體6班只是校領導挂點聯繫班級、開展“雙體驗日”活動的一個縮影。
“賡續紅色血脈,爭做薪火傳人”讀書誦悅會、“走進圖書世界,分享讀書感悟”讀書分享會、“不負青春韶華,共築優良學風”主題班會、“書香揚國粹,墨舞展華風”書法藝術體驗活動、《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商業文化》)全英文思政課、“築夢青春,啟航未來——我與校領導面對面”座談會……該校校領導們以上好一節思政課、隨聽一節思政課、參加一次主題班會、組織一次學生活動、體驗一天學生生活、深入一場學生訪談“六個一”為主要內容,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行同思同學習。“既是班主任,又跟朋友一樣,多幸運能夠結下這段亦師亦友的情誼。”不少同學發出感慨。(江西科技學院何強江、楊泳慧供圖文)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