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學院:思政課堂“搬”進校史館 探索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奔赴”

發佈時間:2024-09-11 15:37:09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真

“思政課,不僅老師講,而且要組織學生自己講。”長期以來,宜春學院充分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不斷創新思政課內容和教學方法,紮實推進思政課高品質發展,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該校將思政課堂“搬”進校史館,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堂課,使學生知校愛校,在實踐教學中追溯身邊歷史、感觸榜樣力量、厚植家國情懷,讓“講道理”的思政課變成“講故事”,在接地氣冒熱氣中能夠“活”起來、“火”起來。

image.png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激發學生主動性    

“走進校史館,看到我們的學長陳仙輝院士‘三十年磨一劍’的科研經歷時,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材料物理專業的大一新生金勇激動地説。在金勇看來,大一一進校,就能在校史館看到優秀校友的成長歷程和成就,給了他很大的觸動,敬佩他對科學研究的孜孜以求,感動他對物理學科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像我們學物理的,就要像陳仙輝院士一樣沉下心來,堅持堅守”。

近年來,該校打破常規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做活新生入學教育,上好開學“第一課”,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引導他們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創新課堂教學組織模式,讓課堂“活”了起來。

從“坐著聽”到“走著學”,增強課堂吸引力

“請大家跟我來,映入大家眼簾的是我們校史館中關於學校六十餘年的變遷板塊。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學校發展的歷史”,隨著校史館講解員擲地有聲地介紹,結合一幅幅圖片宛若帶大家穿越了六十多年的辦學歷程。

跟著講解邊走邊學,圍繞學校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打破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歷史文化,在與建築、人物、歷史的互動式、沉浸式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成長。多年來,校史館講解員團隊在專業老師指導下,打造“行走式”的思政課,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讓思政課的形式更加豐富,內涵更加飽滿,育人成效更加顯著。

從“受教者”到“傳道者”,提升學生獲得感

通過朋輩導學,不斷拓展思政課的育人方式和路徑,讓思政課成為人人可參與、人人有機會、人人有獲得感的“金課”。在教育他人的同時教育自己,實現“教”與“學”的雙向奔赴。

“我身邊的同學看我參加校史講解活動,大家都非常羨慕我,這也時刻在激勵著我不斷地學習提升。校史講解的過程對我來説也是一種再學習再認識再感悟,每一遍講解都讓我再次感悟學校那厚重的歷史,一股自豪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校史館講解員劉若曦,是播音主持專業的一名大二的學生,她自豪地説:“從原來參觀聆聽的‘同學’,到從容講解校史的‘師者’,不僅僅只是身份的簡單轉換,更重要的是使我感受到身上承載的使命和責任不一樣了。”

“校史講解”活動開展以來,學校依託校史館這一“小切口”,為“大思政”賦能。十餘年來,覆蓋學生五萬餘人次,一百餘名學生講解員在江西省科普講解大賽等競賽中摘得獎項30余項。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學校注重挖掘校史校情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奔赴”,使思政課在接地氣冒熱氣中“火”起來。(宜春學院丁金艷、袁璐、詹婷、敖林珠、葉楊供圖文)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