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機電學子:“磚芯致致”護古建遺風,“古建匠心”守文脈傳承

發佈時間:2024-08-13 14:54:36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真

為深入挖掘和保護傳統建築文化,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社會相結合的“大思政課”,7月9日至19日,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小鐵釘”暑期社會實踐隊、“磚芯致致”團隊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契機,前往吉安市青原區,泰和縣馬市鎮、澄江鎮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image.png

圖為隊員文物普查合影

探秘渼陂古村:紅色與古色交織的文化

在吉安市青原區富水河畔,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它就是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二七會議”舊址、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紅四軍軍部舊址以及蘇維埃政府總工會舊址,每一座建築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革命的記憶。隊員們用筆將這些飽經歷史滄桑古建築的結構和特點記錄下來。在紅四軍總部舊址所在地——梁氏宗祠,隊員們詳細了解了古建築的形制、價值和到革命時期的歷史意義等內容。

image.png

圖為隊員測量紅四軍衛生隊舊址

走訪偉人故居:憶往昔崢嶸歲月

在“二七”會議舊址,隊員們聆聽革命先輩故事,了解中國工農紅軍歷史,追溯偉大的革命記憶;在毛澤東舊居、朱德舊居等地,隊員們近距離體驗歷史風雲歲月裏的偉人風姿,感嘆並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毛澤東舊居的青磚墻上有副對聯“萬里風雪三尺劍,一庭花草半床書”,戰火紛飛的年代仍能閒庭信步,毛主席的大胸懷令人欽佩不已。

image.png

圖為在二七會議舊址感受紅色文化

回憶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放光輝

在梁氏宗族奉行“耕讀為身家之本”,教育子孫力田孝悌、勤讀詩書,培養出許多人才,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到了近代,又出一批革命前輩和開國元勳,從這座人文古村裏出生成長直到走向戎馬生涯的梁興初是戰功赫赫的開國大將軍,《閃閃的紅星》革命故事的原型便是出自於此。將軍館內,隊員們感嘆革命精神在渼陂的賡續傳承,“一個小小村莊出了5位將軍,實在是太令人敬佩了!”

image.png

圖為隊員在紅二十軍成立舊址、“閃閃的紅星”拍攝地合影

昔日輝煌文脈:國立中正大學傳文脈

吉安泰和縣的杏嶺村,這裡曾是創辦于抗戰烽火中的國立中正大學所在地。隊員們走進國立中正大學舊址總務處大樓,在這裡追尋先賢足跡,聆聽校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裡曾經9年培養了7位院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次參觀不僅讓隊員們了解了國立中正大學的輝煌歷程,更堅定了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奮鬥的決心。

image.png

圖為隊員測量國立中正大學總務處

文軍西遷之路:賡續浙大西遷求是精神

1938年2月,浙江大學西遷至江西泰和。泰和是浙江大學西遷途中重要的落腳點和紀念地。浙大西遷舊址位於泰和縣澄江鎮上田村,浙大的求是思想、校歌、校訓也是在泰和孕育成熟的。陳列館以“重走西遷路”為開篇,分模組展示了浙大在抗戰時期西遷之艱難險阻、流離困頓;以“感悟求是情”為主線,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文案、照片及文物,展示了80多年前浙江大學師生在泰和教學和生活的歷史印記。隊員們紛紛表示,將以竺可楨校長等先輩為榜樣,秉承優良傳統,賡續求是文脈,樹立遠大人生目標,擔當民族復興重任。(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胡赟、葉丹、田思遠、李宏偲、王禎、肖存鑫、陳雅萍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