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積極開展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發佈時間:2024-07-29 16:37:06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暑期“三下鄉”遇“踐”資溪社會實踐隊35名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深入基層,赴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鶴城鎮青少年社會實踐點開展為期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用知識服務當地群眾,用雙手助力鄉村建設。

image.png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共組建了6支各具特色的實踐團隊。遇“踐”資溪社會實踐隊緊扣立德樹人總體目標,遵循思政工作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精心設計大綱和實施方案,創新性採取“4221”工作思路,即知識宣講、産業調研、文化傳承、環保科普4大板塊,校地合作與志願服務雙軌並進兩種組織模式,勞動體驗和美育課堂兩種實踐方式及1個一以貫之的“銘記初心,服務鄉村”的目標導向,共開展理論宣講及文明推廣活動10場、黨史學習教育2次、讀書交流會3次、實踐心得分享2次、文藝匯演1次、直播助農2次、公益課堂支教1次、研學紅色教育基地4處、走訪老黨員3位、退役軍人1位、退役軍人專幹1位、拍攝紅色走讀視頻2部、形成調研報告4篇。

深入基層一線,傳遞理論之聲。團隊成員積極探索宣傳宣講新方式,多次面向基層群眾和青少年開展知識宣講活動,用貼近生活的語言和實例,將複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村民易於理解的內容,讓資溪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與關懷,對國家政策有更深刻的認識。

用心用情調研,助力鄉村發展。團隊成員結合當地特色與自身特長,實地調研周家自然村、“資溪事件”史跡陳列館、烏石鎮新月畬族村史館、高阜鎮紅七軍團指揮部舊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竹科技博物館、撫州市李乃江竹烙畫非遺傳承工作室等地,了解當地産業的發展現狀和問題,為鄉村振興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青年思路,並以拍攝宣傳視頻的方式,講述“資溪故事”,傳播“資溪聲音”。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秀文化。團隊成員深入“資溪事件”史跡陳列館、紅七軍團指揮部舊址和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通過參觀革命舊址、實地走讀、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在真學真看真聽中堅定理想信念、感悟思想偉力;前往老黨員和退役軍人家中,聆聽他們講述過往的光榮事跡,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健康狀態、精神需求等,感受革命精神,增強愛國情懷;並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走訪調研撫州市李乃江竹烙畫非遺傳承工作室,以剪紙、漆扇、羽毛畫和書法為載體,舉辦特色文創産品體驗活動,與當地群眾一起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美化鄉村環境,提升鄉風文明。團隊成員走村入戶發放環境保護、禁毒教育、普通話推廣、糧食節約、移風易俗等主題的宣傳冊,號召當地群眾做“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參與者、建設者。

校地深度合作,建設育人高地。實踐期間,學院領導赴資溪縣排上村舉行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標誌著校地合作邁入全方位、多維度的新階段,為雙方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實現青春與基層的“雙向奔赴”提供了良好途徑。

紮根田間地頭,共繪鄉村圖景。團隊多次走進葡萄園基地和絲瓜種植基地進行農耕勞動體驗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和農業發展的重要性;開展送清涼活動,為農民們送上自製的綠豆湯和礦泉水等防暑物品,把“清涼”送到農民手上,把溫暖送到農民心上;借助新媒體平臺優勢,採用“故事講述+産品介紹”的形式開展直播助農活動,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踐行鄉村美育,照亮七彩童年。團隊成員走進童心港灣,依託專業特色,創新授課形式,圍繞航空知識宣講、防溺水安全教育、環境保護普及等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及主題帆布袋塗鴉、飛機模型拼貼手工實踐活動,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育課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關愛與責任。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爭做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人民群眾中向下紮根生長,在實踐磨礪中向上突破綻放,在贛鄱大地上奏響了中國式現代化“青春之歌”。(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