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學院走進婺源開展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

發佈時間:2024-07-19 11:17:12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是清代詩人齊彥槐在《衝麓村居》中描繪的婺源,也是今天“中國最美鄉村”的真實寫照。

日前,江西科技學院“遇踐三農,暖心婺源”實踐服務隊來到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開展以“牢記囑託強國有我 行走贛鄱感恩奮進”為主題的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以“村”為主線,實地探訪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image.png

學有所知,感受鄉村巨變

婺源縣秋口鎮的王村石門自然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是一個依山傍水、地處沃野田疇,擁有800餘年建村史的徽派古村,也是世界極度瀕危鳥類藍冠噪鹛的棲息地,更是當今人們追求“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世外桃源”。

“學有所知,知其不足而後進。只有真正學習了解後,才能更好探索生態富民的密碼。”團隊隊長肖慧坦言自己對此行的感悟。

如今的石門村已經蛻變成一個集旅遊經濟、農耕文化、紅色研學等元素于一體的高品質示範村。實踐團走村串巷,與村民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石門自然村從“生態美”到“生態富”,從“綠色顏值”到“金色價值”的發展之路。“在調研過程中,從村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和對村裏舊貌換新顏讚不絕口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現在的日子真的是越過越開心、越幸福。”成員周京影分享道。

image.png

知有所行,激發使命擔當

“大家看到每家每戶門前挂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各家的‘微家訓’,是村民們從《朱子家訓》裏摘錄的……”“藍冠噪鹛是國際鳥類紅皮書極危物種,對生態環境要求苛刻……”“村裏實現雨污分流,管網全部下地,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提升……”跟隨當地講解員俞老師的腳步,該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夏擁華帶領實踐團的同學們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image.png

在村裏,古民居、古橋、古道等歷史古跡隨處可見,紅豆、綠豆、白玉豆、紅辣椒、花生等“曬秋”農俗場景與黑磚白墻相映成景,院墻彩繪、角落花草、生態人文等相映成趣。從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場,到村中心的曬秋廣場,再到藍冠噪鹛展示區,師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學,深刻領會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image.png

夏擁華現場勉勵同學們走出校園,在實踐中多走多看,珍惜此次在石門自然村研學的機會,系統了解婺源鄉村發展現狀,學習“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的發展成果,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與傳承,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需求緊密結合,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行有所思,汲取奮進力量

“行走的思政課”結束後,夏擁華和實踐團成員同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俞志金座談交流。雙方就黨建引領、生態保護、産業發展、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和成效進行熱烈探討。

image.png

在這樣的氛圍中,同學們踴躍分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實踐團成員汪匯藍感慨道:“從藍冠噪鹛的身上,我更加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查記酒坊,我品嘗了一口甘醇的米酒,聽了傳承人查永紅對查記米酒的發展歷程、製作工藝的介紹,深深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胡馨丹則表示,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青年人的我們,要學好專業知識,練好本領技能,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成員羅呈如是説。夏擁華對大家的“行有所思”給予肯定。他希望同學們堅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雙眼見證鄉村巨變,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心靈感悟使命擔當,在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中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江西科技學院何強江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