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礎、重實踐、育情懷,培養“三有”護理人才——贛南醫科大學“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記

發佈時間:2024-07-16 16:06:48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贛南醫科大學“基礎護理學”于2000年開設,是護理學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和核心課,是運用護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滿足患者基本需要的重要課程,是護理學專業學生接觸護理工作的第一課,對學生在學習初期打牢專業知識技能根基、培育良好職業情懷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情景複雜多變、醫療高風險和患者權益保護等因素使學生在學習期間難以獲得臨床實踐機會;標準化病人短缺、案例資源匱乏、臨床問題不深入等,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低,知識技能難以付諸臨床實踐。如何指導學生跨過“學會-會學-會用”的學習鴻溝,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培育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情懷,成為護理教師一直致力於解決的難題。為此,課程組立足革命老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發揮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臨床護士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將以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和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相結合,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培養“有溫度、有深度、有情懷”護理人才。

課程組依託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強化産教融合,建立了以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和智慧化護理實訓平臺為主體,以社會服務創新平臺和課程教學資源為補充的立體式課程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獲得安全、真實、豐富的臨床教學資源;依託優質教學資源,創設臨床真實情境,從“雲端虛擬體驗→課堂模擬體驗→醫院真實體驗→社會服務創新體驗”的“四階梯”體驗式課堂教學活動,聯動一二課堂、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強化學生臨床真實情景體驗。例如,在課堂上以患者病情變化為主線,以臨床實際問題為引導,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研究學習等方式,由學生團隊合作,共同決策,體驗“護士”對患者模擬救治過程,並引導學生作為模擬者和觀察者共同反思,促進知識、技能、情感的持續進階與昇華。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客觀評價學習成效,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課程教學品質,課程組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從評價的指標、內容和方式等方面建立了多元立體閉環式課程評價體系。將平時成績比重提升至50%,全面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團隊合作、語言表達、課堂參與等;考核指標更加注重臨床思維、溝通與合作、思維與情感、倫理與道德等非技術元素;將臨床情景融入課程技能考核,考核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靈活運用。另外,課程組還特別注重評價結果的應用,通過實時反饋和階段反饋,促進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真正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教的目的。

歷經20年的精細打磨,課程取得顯著成效。課程組教師指導學生先後獲第十屆大學生醫學技術大賽護理學專業賽道華東賽區一等獎、全國總決賽銅獎、全國護理本科院校臨床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等,獲得國家級省級課題立項10余項;課程組教師先後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省級名師工作室等獎項和榮譽。課程先後獲國家級一流課程,江西省級一流課程、江西省課程思政示範課、江西省精品資源共用課等。課程慕課在學銀線上開設6期,54所院校4000余名學生選修,課程改革經驗做法先後在全國性護理學一流專業(課程)建設研討會等會議上進行分享,獲教育部護理專業認證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類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國家規劃教材主編以及護理同行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