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君:做科研路上的探索者與服務者

發佈時間:2024-05-09 10:25:02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他築牢理想信念根基,擔當科研報國重任,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他爭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優秀表率,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接班人。他就是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2023年度寶鋼優秀學生獎獲得者昝君。

他不忘初心,踐行黨員使命。昝君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紮實開展各類活動,主講黨課、微黨課共20余次,並邀請多個行業典型黨員代表為學生黨員上“永葆黨員初心、始終為人民服務”的生動黨課,充分利用江西豐富的“中央蘇區紅色文化”,組織全體黨員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方志敏紀念館”“小平小道”等紅色革命舊址,通過回顧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築牢黨員信仰之基,為國家和黨培養新時代為民服務的接班人。

image.png

疫情初期他主動作為,積極投身於社區防疫工作,參與到核酸檢測、站崗值班等志願工作中,被居委會授予“抗疫志願者”稱號;此外,他聯繫群眾密切,組織科研分享交流會,指導本科生獲“網際網路+”等國家級競賽國家級獎4項,省級獎項6項。作為學生黨代表參加江西理工大學第七次代表大會,為學校發展和黨建工作建言獻策。

他志存高遠,勇攀科研高峰。科學研究是一項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而且需要學會如何找到問題本質。損傷與修復、缺失與再生一直是人類無限追求和不斷探索的世界性難題。針對組織再生修復中精細結構製備難、生物力學適配差等共性挑戰,昝君不畏艱難、努力攻關,提出了再生型人工組織的鐳射增材製造新思路:利用鐳射3D列印製備具有結構與功能適配的再生組織,建立了“裝備研發-結構設計-性能評價”全流程理論/技術體系,實現了個性化組織修復的創新突破。“剛開始博士階段學習時,生物增材製造團隊面臨著開發高性能再生植入物研製的重大任務,如何提高成型件性能並滿足醫用器械的要求?”工藝上不能實現,就要從材料本身出發,找到核心問題後昝君及其團隊僅用不到兩個月就研製出項目所需的高性能再生植入物,滿足醫用器械需求。

image.png

目前,他參與發表論文30余篇,被中美英等國多位院士等正面評價為“極好的案例(An excellent example)”“必不可少的措施(essential)”。

image.png

他學以致用,服務區域發展。再生型人工組織的開發與研製不僅是科學技術問題,更是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昝君深知“基礎研究是圍繞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目的進行”的道理,他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研究基礎,以結構人工組織的增材製造研究為破局點,研製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技術,開發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粉體球化技術,突破了高流動性生物可降解粉體的製備瓶頸,為個性化再生結構製備“從0到1”創新突破提供支撐;所研製的再生椎間融合器經大博醫療公司(國內骨科創傷類排名第一企業)和北京納通公司檢測後表明完全符合要求;鐳射3D列印生物可降解植入物的應用研究項目與世界500強企業陜煤集團(排名169位)就再生型多孔骨釘完成小試試驗,填補了該領域我國增材製造裝備與技術的空白,對於培育江西省戰略新興産業,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科技惠及民生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image.png

他一直致力於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將産品“從實驗室躍上生産線”。“追求卓越,不願平凡,獲獎是對當下科研工作的肯定與激勵,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穩步向前,將基礎研究轉化成産品,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和服務社會需求。”這是他的心聲,也是他一步步走到今天,對自己説過無數次的話語。(文/魏小蘭、圖/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