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通大學: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發佈時間:2024-01-19 11:01: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進入新時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已經成為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刻不容緩的任務。

近年來,華東交通大學堅持深入研究和不斷探索,于理工科高校廣開人文新風,于文章節義之邦傳承中華文脈,於人傑地靈之地踐行知行合一,探索構建了“一體、二貫、三係、四融”教育體系,弘揚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取得了積極成效。

築牢“一體”基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新發展

以2003年開辦江西高校首個人文講壇——孔目湖講壇為標誌,華東交通大學決定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人文學院成立了中文系,開辦了中文專業,人文學院組織相關人員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研課題組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之後,學校制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教務于第一課堂增開全校公共選修課程,學團于第二課堂建社團、搞活動,圖書館重點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資源,且注重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協同與配合,注重與校外相關組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校園文化、紅色文化的結合,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小學的影響。

2006年,學校以開設“論語解讀”全校公共選修課程為標誌,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同年人文學院開辦古漢語碩士點;2007年舉辦“明德書會”,于2008年成立明德社,開始長期晨讀、晨練、演禮和志願服務等活動,傳承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逐步建立並日漸豐富,教研成果不斷涌現。

2016年,學校成立了孔目湖書院,“厚植中華文化沃土,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華東交通大學孔目湖書院之探索實踐”案例入選江西省教育部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同年底,國家教育部門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認定華東交通大學“‘五味’文化涵養‘四得’人才”為特色項目,其中,孔目湖書院“以傳統文化塑人格之美”貢獻了“五味”之“傳統味”。至此“一體、二貫、三係、四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基本建成。

經過多年的檢驗,學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教學成果,在2019年獲批國家教育部門第五屆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項目,2023年獲江西高校改革創新獎。此外,孔目湖書院獲評中華書局第四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年度優秀組織單位;先後成為中國孔子基金會第2133號孔子學堂,江西省首批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8所高校同行使用本成果,在11所中小學建立孔目湖書院傳承教育基地。

加快推進“二貫”,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涵轉化

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貫通,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與理論、行與知的合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與其他育人體系的交叉融合,學校在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

首先,學校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其進行擇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精華部分,弘揚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理念和精神。

其次,學校堅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氣質、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最後,學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點睛,助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助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創造,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從中汲取了寶貴營養。

加強“三係”互促,推動實踐與理論整合合一

學校加強“三係”(傳承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互促,系統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哪來、如何教、怎麼做,最後落實于傳統文化實踐體系。

在傳承體系方面,孔目湖書院注重接續傳承,所接續傳承的主要有五個。一是奉元經學,源自國學大師王國維,是當代儒家學者愛新覺羅·毓鋆開辦“奉元書院”的文化傳承實踐,注重依經解經、經世致用、與時偕行,用古人智慧啟迪今人智慧。二是章黃學派,源自章太炎、黃侃,精研文字訓詁學,此傳承治學穩重紮實嚴謹。三是國子監誦念,源自近現代著名經學家、國子監最後畢業生吳承仕,是以“十三經”為主的讀書法,音韻腔調高古,節奏平穩,聲音鏗鏘。四是鄧散木書法,源自民國書法大家鄧散木、當代書法家梁光一脈,以“二王”為宗,深得古人筆法,點畫生動,秀逸雋永。五是陳氏太極,源自陳家溝。此外還有趙家珍古琴、唐調吟誦等傳承。

在課程體系方面,學校建立了五大課程體系,將其作為保障和提高教育品質的關鍵。一是傳統經典解讀課,主要是對傳統經典進行專門性解讀,如《詩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老子》《孫子》《左傳》等。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識課,主要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通識性講解,如“漢字與文化”“國學經典導讀”“中國古代文學”“古詩文吟誦”“傳統禮儀”等。三是傳統才藝課,主要是對傳統才藝部分的傳授,如“書法”“中國繪畫”“古琴”“太極拳”“中國茶文化”等。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專題課,主要是面向大眾介紹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中國文化漫談”“傳統經典中的智慧”“孔目湖讀書法”“高校傳統經典閱讀推廣的做法與體驗”等。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叉專題課,主要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管理、心理、黨團建、中小學四個教育體系結合的專題課程,融入管理如“東方管理智慧”“論語中的治國理政智慧”等,融入心理如“儒家內聖之學中的心理構建”“儒家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等,融入黨團建如“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兩個維護’的決定性意義”等,融入中小學如“立定人生的志向”“部編教材下的中學經典誦讀實施策略”等。

在實踐體系方面,學校的實踐體系主要涵蓋五個方面。一是每日晨讀,以讀立足,清晨定點、定時共讀國學經典,風雨無阻、寒暑無別,相互熏染、相互促進、相互砥礪,明德社成員晨讀自2008年至今16年不輟。二是每日晨練,以武修身,文武雙修,做文人不做文弱書生,晨讀之後學習太極拳等,亦16年不輟。三是每週書會,以文會友,每週1會,依經典、明明德、重切磋、求經世,努力用現代方式闡釋古代經典、用古人經驗開創時代新路。四是定期演禮,以禮待人,如上課禮、祭孔禮、公祭(烈士)禮、家書禮、升旗禮、入學禮、畢業禮等,其中升旗禮、家書禮、上課禮、入學禮、畢業禮普及全校層面。五是志願服務,以行成人,通過參與書院日常管理、活動保障、文化下鄉等,在做事中體悟做人,在堅持中體驗人生,在小我中實現大我,在奮鬥中收穫幸福。

促進文化“四融”,實現課程應用的創新發展

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應用的創新性發展,學校長期致力於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融入“管理、心理、黨團建、中小學”四個教育體系,使其更具本土性、豐富性、創新性、啟發性與浸潤性。

學校先後開發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交叉專題課程60多個,如包括“東方管理智慧”在內的管理專題10多個,運用到學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還覆蓋到繼續教育學院所有鐵路基層骨幹培訓班;包括“身心雙修”在內的心理專題10多個,延伸到全校新生入學教育;包括“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在內的黨團建專題20多個,被全校黨團組織採用;包括“志向與抱負”在內的中小學思政、文化專題20多個,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端口前移,從娃娃抓起,促進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影響到數百所中小學。每年在各地講課100余場,累計1000余場。

通過“四融”的實施,學生人文素養日益提升,在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等省級以上賽事上獲獎100余項,在武術書畫等賽事上獲獎50余項,涌現了一批文化達人,孔目湖書院日益成為區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匯聚點、創新的生發點和弘揚的傳播源。同時,學校打造了一批精品課程,例如,“中國古代文學”等3門課程被列入省一流本科課程,“國學經典導讀”等2門課程被列入省高校課程育人共用計劃,“人文經典與文化傳承”等2門課程被列入校“天佑拔尖人才培育計劃”特色課程。

此外,學校還通過引育並舉的方式建成了一支30余人的高水準專兼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隊伍,開發了一批交叉融合專題,例如,《從百年黨史談“兩個維護”》在學習強國平臺展播,“儒家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被列入江西省10萬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能力培訓必修課程,《部編教材下的中學經典誦讀實施策略》登上“千課萬人”“現代與經典”等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高級平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放眼未來,學校將不斷完善“一體、二貫、三係、四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馬克思主義精髓貫通的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體系的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與其他教育體系交叉融合的創新,為開創中國氣象、中國風格,形成中國式話語體系、中國式敘事體系奠定基礎。(徐玉萍、石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