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雙減

【聚焦“雙減”】江西大余: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進校園”到“在校園”

發佈時間:2023-11-20 17:11: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舞龍舞獅、大余旁牌舞、武術、贛南採茶戲、竹竿舞、茶藝、古典器樂......日前,在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2023年“雙減”工作和體教融合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全縣中小學生紛紛上演“十八般才藝”,場面震撼、熱鬧非凡,少年風姿盡數體現,引得現場掌聲雷動。

精彩的表現得益於近年來大余縣教科體局積極推動“雙減”提質增效,鼓勵並扶持各中小學立足優秀傳統文化特色資源,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需求,聚焦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學生開設眾多體藝項目,助力學校高品質發展和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挖掘本地資源,讓學生動起來

全縣各校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藝術資源和校本資源,合理利用社會資源,聘請校外專家擔任特色課程兼職教師,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的傳承。

贛南採茶戲,是贛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22年9月大余縣第三小學獨立成校之初,學校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引進贛南採茶戲,聘請大余縣文化館專業老師到校,每週定期開設四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簡單知道什麼是贛南採茶戲,能夠哼唱幾段經典橋段,更應該是通過採茶戲課程,讓學生在練習和表演中感受贛南採茶戲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他們的藝術底蘊和文化自信。“非遺”進校園,豐富了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營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了學校“文化校園”的發展,全面提升了學校學生創新力和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image.png

大余旁牌舞源自明朝時期,這項有著400多年曆史的練武戲舞由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後來由大余縣人康明生習得,並在吉村鎮康姓宗旗中世代相傳。旁牌舞的傳承與發展契合客家宗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明顯的宗族屬性和特點。吉村中學作為《大余旁牌舞》的傳承基地,邀請了大余縣文化館的非遺工作者和志願者們對學生們進行大余旁牌舞的一系列動作指導工作,進一步弘揚發展好這一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同學們通過表演,形象藝術地再現了軍事戰術謀略和軍隊英勇善戰、靈活剋敵的戰鬥精神,具有較強的體育健身、表演觀賞價值及軍事史料價值。

image.png

弘揚中華國粹,讓文化“火”起來

全縣各校從提升藝術核心素養入手,課後延時課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滲透多種中華文化符號,教師引導學生從藝術中探尋中華文化密碼,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讓文化、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裏扎了根。

走進新城中心小學,武術社團的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昂首挺胸,伸臂踢腿,以徒手操形式結合音樂編排的健身操,一舉一動整齊劃一,一招一式張弛有度,彰顯著武術的神韻氣度,充分展現了同學們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在南安中學的校園內,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同學們端坐在泡茶桌旁,取茶、沖泡、搖茶、分茶……一道道程式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如,空氣中瀰漫著幽幽茶香。學校充分利用課後延時課開設茶藝理論課、茶藝實操課,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受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做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image.png

搭建交流平臺,讓校園“亮”起來

藝術的美需要舞臺來綻放,縣教科體局不斷尋求機會為學生搭建展演的舞臺,每年舉辦和開展“雙減”成果展、書法繪畫比賽、合唱比賽,同時積極支援學生走出去,參與國家、省、市、縣等各級舉辦的比賽活動,斬獲佳績。

其中,贛南採茶戲成績尤為突出。今年5月,青龍中學王悅被授予2023年度江西省“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她致力於講好非遺文化,傳承贛南採茶戲。以紮實的基本功、高超的表演技巧、穩定的現場發揮,先後獲得兩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地方戲業餘組“金花”稱號、江西省少兒戲曲小梅花大賽個人組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一次;今年8月,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27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來自第一小學的張玉楓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個人項目“小梅花”稱號;《客娃鬧春》在贛州市第八屆“尋夢贛南採茶戲——我來演採茶”電視大賽中脫穎而出,榮獲銅獎……

image.png

在江西省第十一屆“藝德杯”大中小幼師生藝術作品徵集活動中,各校選送的書法、繪畫作品獲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兩個;在2022年贛州市中小學美育“雙減”音樂成果展示活動中,戲劇、器樂、合唱、舞蹈多個節目獲二、三等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進校園”到“在校園”,實現了深度的傳承,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也讓學生們親身感受祖國文化魅力,培養了審美情趣,提升了綜合素質。校園內時時處處有文化,已經成為大余縣教育高品質發展路上一幕幕亮麗的風景。(大余縣教科體局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