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色文化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發佈時間:2023-10-19 16:50:5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作為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精神瑰寶,紅色文化蘊含著“真善美”的魅力,在知識傳播、價值導向和精神傳承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關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對於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以真啟智,以善培德,以美育人”的價值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以真啟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所謂“真”,指的是“合規律性”,體現的是真理尺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規律性,具體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之“真”、內容之“真”以及體系之“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就必須堅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和體系之“真”,使學生獲得真知、趨近真實、堅持真理、順從真性。

紅色文化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源泉,有助於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紅色文化是對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一偉大飛躍的歷史文化記載,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偉力,同時彰顯了這種力量的現實影響力。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生動鮮活的歷史史實説服學生,使他們不僅能夠明確馬克思主義“是什麼”的問題,而且能夠理解“為什麼”以及“怎麼做”的問題,從而真正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魅力、接受靈魂的洗禮並獲得思想的昇華。另一方面,紅色文化歷經百年,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可以提供海量的歷史情境供學生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體悟中産生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情感體驗,進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近學生內心、激發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

以善培德: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所謂“善”,指的是“合目的性”,體現的是價值尺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善”,指的是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符合預期效果,具體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之“善”和內容之“善”。在具體教育過程中,高校要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必不可少的目標導向、價值引領和內容規範,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激揚愛國之情、立牢報國之志,在報國強國的實際行動中建功立業,鑄就人生輝煌。

紅色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人所彰顯出的精神和品格的凝練及昇華,內在地包含著實現民族獨立和振興、國家富強和興盛、人民解放和幸福的價值指向,本身就具有目標導向和價值引領的功能。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於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愛國主義情感,不斷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首先,紅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産黨人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崇高的價值取向,把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內容載體鮮活獨特的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可以生動形象地講清楚愛國主義理論,又可以在潤物細無聲中激蕩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是培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劑”。其次,紅色文化在百年的發展和沉澱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成為提升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人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及改革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實現了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新和飛躍,為當代中國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美育人:引導學生築牢信仰之基

所謂“美”,指的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體現的是審美尺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美”,指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真”和“善”的感性顯現,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問題,具體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過程和結果之“美”。就內容體系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雙向互動過程中,既包括真理的傳輸,又包括目標引領和價值導向的感染,實現了遵循事物發展本質及客觀規律的理性之美與注重事物豐富多樣外在表徵的感性之美的有機融合。就過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教育過程中可以享受自身本質力量得以展現和確證之美,而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在受教育過程中則可以享受發現和觀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氛圍之美。就結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有效互動會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而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在遵循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基礎上選擇求真向善的行為,最終實現美的價值。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紅色文化不僅可以以其真實可感的物態、精神以及制度等層面的內容體系給學生帶來感性之美的體驗,而且可以在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本質及其規律的揭示過程中,堅定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一方面,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産黨人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信念的生動體現。將紅色文化的生動畫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有助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抽象的理論説教轉化為直觀、生動、形象的闡釋,進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諦,不斷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另一方面,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進程中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承載著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演進軌跡,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於學生在“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感悟中國共産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始終不渝,在“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的歷史時期把握中國共産黨人主宰自己命運的骨氣和勇毅,在“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改革開放時期感受中國共産黨人為大踏步趕上時代而展現出來的勤勞、智慧和勇氣,在“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新時代體悟中國共産黨人在創奇跡、攻難關、啃“硬骨頭”的過程中所折射出的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進而在此基礎上産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自覺奮進新時代,用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托起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作者係東華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付海蓮、東華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賀明銀。本文係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專項項目<項目名稱: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項目號:21jddz0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