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學陳淩蕙老師:把每一節課都當作自己的“代表作”

發佈時間:2023-04-26 14:48: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中國網訊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四季堅守,育萬千桃李。陳淩蕙,南昌航空大學數學與資訊科學學院教師,學校第八屆“教學十佳”。從教18年來,她獲得江西省第五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學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二等獎,獲學校教學品質獎4次,連續十年獲評學校“優秀主講教師”稱號,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榮膺全國一等獎、省一等獎。

image.png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陳淩蕙始終奮戰在大學數學公共課的教學一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甘為人梯,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樸實無華的人生,用自己的熱愛與堅守點亮學生們的未來。

精進課堂,高效教學

陳淩蕙長期為本科生講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公共基礎課程。儘管每學期的教學任務重,備課工作量大,但她始終要求自己提前備一輪課,寫一遍講稿,把每一節課都當作自己的“代表作”,對每堂課都做好充分準備,爭取達到最佳授課效果。在工作之餘,陳淩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追求更好的高數課堂。她經常傾聽其他老師的課程,學習借鑒他們優秀的教學方式,在中國公共課平臺上學習精品課程的講課方式,不斷反省、總結、完善自己,開拓進取,嚴於律己。

一直以來,大學數學都是學生們比較畏懼的課程,學時多、理論多、內容抽象。為幫助同學們克服畏難情緒,陳淩蕙一邊營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一邊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她時常選擇一些涉及實際應用或學生專業相關的案例,來吸引大家的興趣,如: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要達到多大的速度,才能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地送入軌道;我們的北斗系統,至少需要多少顆衛星才能實現全球定位等等。這些有趣的例子,幫助同學們明白其所學知識的重要作用。陳淩蕙始終堅持在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強化他們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化被動為主動。

做好“經師”,當好“人師”

“陳老師課講得真好,教學認真、負責、耐心,課堂有思想、有溫度、有愛。”這是學生對陳淩蕙最多的評價。

“我希望跟他們是一個亦師亦友的關係,課堂上我們相互尊重,課下我們笑談人生。”這是陳淩蕙理想的師生關係。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陳淩蕙採用不同方法實現教學目的。有些知識點借助案例進行講解,而有些邏輯性、理論性較強,不宜借助案例來講解的知識點,她則調整節奏,抓住學生的思路,適當地去捕捉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成的成就感,進而積極思考,愉快地進行研究。

陳淩蕙深知,非思政課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一言一行也能給學生成長以極大影響。如果能夠以個人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來感染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課後的陳淩蕙同樣親切,當同學們遇到各方面困難時,她都會耐心幫助學生。每次期中考試結束後,對於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她還會找他們一一溝通,了解情況後,熱情地鼓勵他們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慢慢追上來。

《高等數學》是大一新生第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授課老師往往也是與他們接觸最多的老師。為引導同學們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切換,除了在課堂上挖掘融入思政元素,陳淩蕙還常常在晚自習的時候,到自習教室與同學們面對面溝通,暢談人生、答疑解惑,幫助孩子們順利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學無止境,教研相長

陳淩蕙堅信,以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為基礎,才能做到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她愛學習,無論工作再忙、再累,她總要擠出時間來給自己充電。通過潛心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她先後主持省教育廳科技項目、省級教改項目以及校級教改項目5項,參與國家級、省級等各類研究課題十余項,發表論文數篇;參與5部大學數學教材及教學輔導資料的編寫與出版。陳淩蕙高度關注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參與建設《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兩門課程的線上教學平臺,參與建成省級混合式一流課程一門、省級線上一流課程一門。

陳淩蕙還不斷探索和實踐適合數學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通過在教學案例中滲透大量理想信念、價值導向、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等育人元素,一方面豐富了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又增強了知識點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進而改善了教學效果。她時常在教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寓德于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嚴謹的科學作風,並厚植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實現如鹽如水,潤物無聲的效果。

一生只為一事來。陳淩蕙把教書育人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她深知後面的路還很長,絲毫不敢懈怠。四時流轉,歲月更疊,不變的是那愛崗敬業的心;潮漲潮落,情懷依舊,不變的是那教書育人的情。(南昌航空大學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