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長城
齊長城——中國的代表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齊長城是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保存狀況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之一,是中國長城的代表,也是世界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齊長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民族文明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齊長城與中國萬里長城一樣,都是崇尚和平的象徵。

    齊長城築建於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春秋時期是五霸之首,戰國時期是七雄之冠,齊國修建長城起因于各諸侯國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相鄰諸侯國間的交流及衝突,既事關國家安全,又事關經濟和貿易交流。在爭霸和兼併戰爭的背景下,各諸侯國不僅萌生了修建長城防禦體系的需要,也具備了修建長城的經濟能力。作為軍事防禦工程,齊長城的防禦方向主要是齊國的南方,防禦對象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起初主要是晉、楚等國,之後主要是楚、秦等國。除此之外,在更長的一段時間裏,齊長城的作用是齊國邊界的象徵以及齊國對邊界地區的管理。

    據《管子·輕重》記載“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人們常説齊國修建長城是為了對魯國實施軍事防禦。齊長城雖然修建於齊魯之界,但並非僅僅為了防禦魯國。春秋時期,特別是齊桓公時期,齊國比魯國要強大得多。縱觀齊魯關係史,雙方戰爭大多是由齊國發動,戰場卻多在魯國。現有文獻中關於魯國兵臨齊國長城之下,或是進攻齊長城的記載也很少。所以説,齊長城的修建,並非僅僅為了防禦魯國的軍事進攻,其主要目的是對齊魯邊界進行有效管理。

    齊長城的修建線路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齊國東有大海,西面和北面有黃河和濟水,南面有泰山和沂山作為天然屏障。在全國自西向東逐次降低的地勢之中,山東省位於三級地勢階梯中的最低一級,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為主。山地和丘陵主要集中在魯中南的核心地區,其中高山險峻地帶的齊長城以山險防禦為主,低山隘口處築有關隘和向兩側延伸的長城墻體,丘陵地帶築有連綿的長城墻體。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長城,齊長城不僅具有軍事價值,還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齊長城設置了許多的關隘要塞,這些地方不僅是齊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文化與貿易交流的窗口,也是齊國積累財富,控制重要戰略物資輸出的手段。齊國臨海,最早生産海鹽並將海鹽納入官營,使海鹽成為齊國向其他諸侯國出口的重要物資。為了打擊走私和販運海鹽,齊國在出入齊國的必經之路設置關隘以加強管理。這樣既可以杜絕鹽的私自銷售,增加國家收入,也進一步規範了與各諸侯國間的貿易往來。因此,齊長城的修建和使用,讓齊國的對外開放更加規範,齊長城內外的貿易和文化交流更加有秩序。

 


董耀會簡介
董耀會簡介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著名長城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院長、國家"十二五“項目《中國長城志》總主編。30多年來一直從事長城研究工作,為萬里長城的保護、維修、宣傳和開發做出了巨大努力,被譽為“長城之子”。著有《明長城考實》、《守望長城---董耀會談長城保護》、《長城滄桑》、《長城萬里行》、《長城》、《瓦合集---長城研究文論》、《長城的崛起》等專著十余種。1998 年和2002 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布希訪華期間,董耀會都作為國家指定專家陪同參觀長城。
劇照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