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阿壩紅原:項目建設“出硬招” 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廣袤的草原到牧民的牛舍,從穿境而過的平坦公路,到路邊觀景平臺視野覆蓋下的旅遊景點,從學校到醫院,從城鎮到新農村,阿壩州紅原縣處處涌動著著發展的活力,呈現出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2021年以來,紅原縣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推進的載體,作為激發經濟發展新動力,有效衝抵下行壓力的關鍵,將擴量增容與提質增效深層融合。

三年來,紅原縣實施各類重點項目247個,涉及總投資362億元;打好項目提前量,謀劃“十五五”儲備項目239個,涉及投資1993億元……良好的發展態勢,背後是一個個惠民、富民、安民的重點項目在注入動力。

 image.png

百萬級裝機光伏建設“快馬加鞭”

光伏發電為可再生能源,零排放,太陽能電池板不産生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污染物,從節約生物質能源,保護環境角度分析,光伏電站的建設具有較為明顯的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

在海拔3500-4010米左右的川西高原上,安曲鎮“光伏+清潔能源”光伏開發項目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漫山遍野的太陽能“光伏板”整齊的排列成光伏方陣,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

“安曲一期250MW光伏項目預計今年底具備投産條件!”四川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紅原項目部副經理張洋滿懷信心地説,預計明年中旬,完成250MW全容量投産。

據悉,紅原縣安曲鎮“光伏+清潔能源”光伏開發項目,總裝機100萬千瓦,項目分兩期建設,採用“牧光互補”模式,即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發展現代養殖業,實現“一草兩用”,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在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有利於當地、周邊生態環境和氣候的改善。同時,安曲一期項目以租賃模式帶動當地經濟,預計25年可向當地村民帶來共4000萬餘元收入的同時還將進一步促進地方財政增收。真正將紅原縣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帶動地方基礎設施提升和産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群眾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推動紅原縣鄉村振興建設。

安曲鎮“光伏+清潔能源”光伏開發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為紅原縣“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示範基地建設打響了“頭炮”。紅原縣發改局副局長楊楊表示,當前,紅原縣加快千萬千瓦清潔能源基地規劃編制,以多能互補、“光伏+”等方式大力爭取光伏開髮指標,推進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早日落地,打造清潔能源示範基地。

“到2030年,全縣將力爭清潔能源産業增加值達到7.8億元,年均增長81%。”楊楊表示,紅原縣在戰略新興産業培育實踐中積極探索、示範推動,項目建設的紮實推進助力清潔能源等資源科學開發利用,促進了全縣綠色發展,前瞻性部署未來産業,推動産業延鏈補鏈,轉型升級。

 image.png

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草原畜牧産業是紅原縣的“傳統”支柱性産業,依託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項目,紅原縣正大力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牧草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推動畜牧業向“牧業生産現代化、基地養殖企業化、科技服務專業化”轉型。

走進紅原縣數字畜牧業管理中心,在數字大屏上一眼就能看到全縣1100余戶牧民家的草場資源與牦牛數據。該中心是紅原縣依託四川省紅原縣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整合物聯網、遙感、地理資訊系統、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採用遙感建模和地面實測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人-草-畜”三位一體的紅原縣數字畜牧業監管平臺。

目前,平臺已覆蓋全縣草原756.9萬畝,建立了涉及2000多平方公里的草場承包向量數據,智慧匹配1100余戶牧民草場資源與牦牛數據,為紅原草原畜牧業資源監測和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和智慧輸出,構建了紅原生態畜牧業數字化管理新格局,打造數字技術賦能草原畜牧業“紅原模式”。

再將視線聚焦邛溪鎮熱多村麥洼牦牛選育場,這裡正成為當地畜牧業發展的新亮點。

“選育場從牦牛生長性能監測設備到遺傳評估和基因檢測設備,一應俱全。”邛溪鎮副鎮長張崇琎介紹,往年牦牛熬過嚴冬都會影響來年的出欄速度。如今,通過持續的科學選育,選育場已培育出了一批生長速度快、肉質好、抗逆性強的麥洼牦牛優良種畜

張崇琎説,在推動産業發展方面,選育場發揮著重要作用。正不斷推動紅原縣牦牛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園區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不僅提升了牦牛産業的市場競爭力,更實現了牦牛養殖與草原生態的協調發展。

近年來,紅原加快實施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高原糧倉、特色産業集群、産業強鎮、“三品一標”等重點項目,建成國家級産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牦牛原種場、省5星級牦牛現代農業園區、省級加工園區、州級牧草産業園區各1個;建成安曲鎮奪龍村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綜合示範園區1個,配套建成川甘青結合部最大的牦牛活畜交易市場1個、牲畜無害化處理廠1個、有機肥加工廠1個、牧草交易中心1個。

 image.png

醫療設施改造為民生幸福“加碼”

“預計明年上半年,新的製劑室就能建成使用。”紅原縣藏醫院副院長仁香説,這將為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

紅原縣藏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製劑、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甲等民族醫院,也是省內大中專院校藏醫藥人才實習基地、紅原縣藏醫藥業務技術指導中心和培訓基地。

“醫院現開展藏醫傳統診療技術40余種,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肝膽系統疾病、胃腸病、關節炎等方面發揮藏醫藥特色優勢,療效顯著。”仁香特別提到,醫院一直在聚力藏藥研製工作。

2003年,紅原縣藏醫院在全州率先建成縣級藏藥製劑室,生産仁青系列、降糖茶、化石散、甘露系列酒、九味黑藥散、洛覺瑪、薰香消毒散等院內製劑共計120余種,其中59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年生産藏藥量達15000公斤,年産值達700余萬元。

如今,新的製劑室項目正在原來的基礎上全方位升級。“以前只是一棟一層的平房。新的製劑室是一棟三層大樓,後續還要擴建。”仁香介紹,在紅原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新的製劑室正加快建設,將引入現代化管理理念及設備,讓製劑室的生産設備、檢測儀器和諮詢服務均能滿足患者不同的需求,能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治療藥物,全方位給患者提供服務,在藥品安全、藥品定價、藥品保障上給患者帶來很大保障。

“新的製劑室大樓,就像一針強心劑,激勵著我們積極投入科學研究和製劑生産,更好的傳承藏醫藥技術,讓更多的人受益於藏醫藥文化的發展成果。”在仁香看來,未來,製劑室建成後,紅原縣藏醫院將不斷開拓藏藥研發市場,推動藏藥製劑文化和産業化,把藏醫院打造為生産、科研、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産業集群。

 

暢通幸福路點亮“自駕之州”

“目前,已經完成全部工程量的75%。通車後,從阿木鄉到草原村只需要1個半小時,比走老路節省了2個多小時。”在項目駐地指揮部,省道313草阿路項目黨支部書記呂剛展開建設圖紙表示,這是一條富民幸福路。

今年,紅原縣提出加快實施國道248紅原縣城過境段和省道313改建工程,開展普通國省幹道地質災害易發生路段整治,全面暢通交通“大動脈”。其中,省道313改建工程,起于松潘縣毛兒蓋鎮草原村,順接省道313松潘縣鎮關江至草原段,經拉唐曲、徐支更薩,紅原縣阿伊果木康、阿木卡水庫、卡口,止于紅原縣阿木鄉,與G248平交。

“修這條路,附近村子的農民和遠牧點的牧民都給我們豎大拇指!”呂剛感慨,原來這條路,路面凹凸不平,路窄且多久破損,出行十分困難不便。如今,全線採用三級公路技術標準,新建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採用公路-Ⅰ級,全線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讓呂剛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好幾個村民專程來感謝他,握著他的手説,就是因為路修好了,他們的家人才能到鎮上去看病就醫,孩子也有機會去城裏上學了。

“在前期勘察時,我們發現這條路沿線經過高山、草原、湖泊和水庫,自然景觀十分優美,就特別在幾處視野開闊的地方設計建造了觀景平臺。”呂剛介紹,阿木鄉的鄉幹部多次表示,正是因為這條路串起的文旅資源,鄉里計劃搞起了旅遊項目,預計在明年的“五一”黃金周開展自駕遊紅原的活動。

健全完善基礎設施、增進民生福祉、推動草原畜牧産業高品質發展、在戰略新興産業培育實踐中積極探索。今年,邛溪鎮的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項目卓有成效,安曲鎮的清潔能源光伏基地項目迎來階段性成果;省道313改建工程大捷為全縣交通暢行打通新的“大動脈”,紅原縣藏醫院即將落成全州縣級規格最高的藏藥製劑室……

“多個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收穫成效,為全年經濟建設圓滿收官奠定了紮實基礎。”紅原縣發改局局長澤郎透露,下一步,紅原縣還將集中力量推動發展低空經濟,全力爭取四川低空經濟智算中心産業園建設項目落地紅原,拓展低空經濟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做出紅原探索,為建設高原牧區高品質發展紅原典範注入強勁動力。(文、圖/嚴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