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苗勇:前進的力量——讀《張忠孝文集》


我認識張忠孝老師是我剛剛參加工作,他在四川省巴中地委(現四川省巴中市委)工作,擔任地委委員、地委秘書長,他的品德,文章、口才、超強的協調能力,讓我佩服不已,自此,我默默的以他為榜樣,幾十年來,我從他身上汲取了前進的力量。忠孝老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公務員,亦是一位執著勤奮的作家,心力隨情懷遊走,公務文學兩不誤,政壇文壇皆顯成就。當我看到10本300多萬字的《張忠孝文集》時,想起南宋·陸游《梅花》中的名句:“力量世間誰得似,挽回歲律放春陽”,讓我再次感受到力量,“聖雄”甘地曾説:“力量不是來自體力,而是來自不屈不撓的意志”。

image.png

一、看人生芳華、窺時代群像、《文集》清晰傳遞出奮鬥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奮鬥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奮鬥者最好的人生底色。忠孝老師是一位從四川通江縣貧寒家庭走出的公僕,通過自己不懈努力與持續奮鬥,一步步走上了縣長、縣委書記、地委秘書長等重要崗位,直至省水産局、省地電局、省水電集團的主要領導。《文集》中的第八卷《奮鬥之路》,以自傳體文學方式書寫了他奮鬥歷程,共13章143節40萬字,真實記述了作家本人在人生起伏苦樂的矛盾運動中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各種關係,真實描述了他逐浪於時代脈搏,打拼於人生節點,領悟于百姓蒼生,建功於崗位事業的不凡經歷,故事起伏跌宕,思想光耀其間,是個人回憶錄,更是人生啟示錄。

奮鬥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品質,讀罷《文集》《奮鬥之路》,讓讀者不僅深深感受到忠孝老師通過奮鬥來實現目標的滿足感和收穫感,更清晰傳遞出奮鬥的力量,正如李明泉老師在序《奮鬥之路》三點啟示:在人生縱橫交織處拓展生命空間,在真實記錄生活中傳遞價值追求,在回望成長道路裏呈現人生哲理。

文字記錄人生軌跡和人性演變及其生命意義,十卷《文集》,真實記錄了忠孝老師70多年的人生歷程,逐浪時代脈搏,書寫人生芳華,每一個節點都如同一顆顆珍珠,串起了他人生的輝煌與坎坷,無論是苦樂童年,還是學海競渡,亦或是火紅青春,又或産業弄潮,無不折射出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那一代人,如何從農村走出來迎接新中國建設、融入改革開放、走進新時代的成長、拼搏、奉獻的時代群像。從這個意義上講,《文集》不僅是作家個人的人生回顧,也是時代群像的奮鬥剪影,讓每一個讀過、經歷過的人,更加相信奮鬥的力量!

 

二、以赤子之心、書家國情懷,《文集》清晰傳遞出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什麼?信仰是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或宗教的極度相信和尊崇,在這種極度信服和尊崇中,寄託著人的精神和終極關懷。簡單地説,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忠孝老師作為政壇和文壇的跨界者,在他的《文集》中無不飽含著他堅定不移的信仰: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無論是第一卷《政壇之聲》、第二卷《浮生之慨》、第三卷《電力之光》,還是第四卷至第六卷為《赤子之情》《風雨之歌》和《天涯之旅》等等,裏面我們總能看到忠孝老師的公僕情懷,對人民的拳拳之心和對工作的忘我精神,對黨、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忠誠。

《文集》另一大特色是深入骨髓的家國之情。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文集》中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赤子之心、家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異風別裁的第七卷《百忍之風》,對張氏考證研究。書中不僅對張氏的姓氏起源、得姓、堂號、播遷、繁衍、傳承、家訓進行了考證研究,且帶頭倡導和教育族人都要“崇文尚武,盡忠至孝”,實為弘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可以説是家風家教傳承現身説法的佳作。再比如:詩歌卷中透過詩句“父老仍寒饑/輾轉夜難眠”、“唯願眾生俱溫飽/莫負鄉親一片情”,“雪泥鴻爪何處尋/柳州城外柑香亭/三千稼穡刺史淚/憂樂總牽報國情”,我們能感受到他對家國濃濃的情、深深的意。還如散文卷中,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巴山蜀水的美景和風土人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也反映了他在工作之餘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政論卷則體現了他在工作中的深入思考和獨到見解,涵蓋了從地方經濟到黨的建設等多個方面,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家國情懷”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正如詩壇泰斗臧克家先生的題詞或許最能濃縮出忠孝老師的忠貞信仰,“詩詞忠孝胸襟裏,翰墨耕耘公僕樓”,透過他的文章詞句,我們仍能清晰感受到那力透紙背的信仰力量!

 

三、採眾家之長、薈妙筆生花,《文集》清晰傳遞出文學的力量

文學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體現的是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表現的是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歐陽修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令國人吟頌玩味了一千多年;先鋒詩人顧城的名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為理想和真理而苦心孤詣的人們;抗日戰爭期間抗日軍民高唱著《黃河大合唱》,以沉雷怒吼、火山爆發般的精神力量馳騁疆場,其作用不亞於千軍萬馬……縱觀歷代積極向上的文學著作,都分別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起到了推動社會變革、推動社會前進的不可低估的作用。《文集》在創作內容上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多樣性、文學性,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寫作。例如,在擔任縣委辦公室主任期間,他不僅忙於日常工作,還擠出時間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群眾疾苦,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散文和詩歌。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始終不忘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見聞。這些文字,不僅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是情感的流淌,思想的火花,憑藉這些文字,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年歲的藩籬,觸及到他豐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這不正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崇尚併為之追求的文字的力量、文學的力量!

《文集》最大亮色是創作手法多元創造文學的至美。《文集》體裁、題裁、風格都充分體現了多樣性、靈活性。比如:《文集》中有三本詩詞集,2000多首(闋),時跨半個世紀。體裁上有詩詞曲賦,地域上有江原山海,內容上有古今人事,手法上有抑揚褒貶。皆為慷慨之歌,有感而作。他的詩歌質樸而富有哲理,語言凝練,直抒胸臆,既有豪放飄逸,又不失清新明麗。特別是作家在書寫上兼採眾家之長,各種手法相容並用,表達方式有敘述、説明、議論、抒情等;‌寫作方法有描寫、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借代、對偶等;‌描寫手法有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等;‌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寓情于景、觸景生情、以景結情、托物言志等,這些不僅豐富語言表達,又增強藝術感染力,這又是文集的一大特色。忠孝老師不僅常懷公僕的人格理想,更兼作家的敏銳的觀察力和文人激情。他的散文不僅描繪了生動的場景,更深刻地讚美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體現了他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力。他的詩詞,滿眼風景,春華秋實;滿腔真情,火烈赤誠。於是山水、田園、邊塞、人文,皆留筆墨,具古律新韻,別具一格;又錦繡中華、神奇亞洲、浪漫歐陸、澳新行吟、美洲風光、南非見聞,獨到抒懷,精彩紛呈,美妙其間,沉浸在他的作品中,會讓你體驗和感受文學的美和文字的力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最後,我想引用忠孝老師自己的一句話作為結語,“人生緊要處,只有幾步。走錯了,後悔莫及;走對了,海闊天空”,願這部文集能夠激勵更多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奮鬥、去相信、去書寫,去經歷、去創作、去精彩!(作者苗勇:係知名作家,四川省總工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