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四川內江:“80”後新農人 水裏撈“金”促振興


從一名“211”名校的工科生,到回鄉發展水産養殖,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80後”新農人黃帥旗,一心紮根鄉村産業,精耕細作7年多,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近日,位於東興區石子鎮桂溪社區的內江市雲旗專業養殖合作社魚塘,工作人員操作著投料機投料喂食,塘中的魚兒紛紛聚團湧來,撲騰著搶食,惹得水花四濺。作為合作社負責人的黃帥旗也並未閒著,正在倉庫盤點魚料。他表示,當前塘中尚有鯽魚、花鰱、白鰱等近2萬斤,叉尾鮰8萬斤,打算留在春節時出售。

今年36歲的黃帥旗是東興區順河鎮人,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回到家鄉,並在石子鎮發展水産養殖。時至今日,合作社佔地面積達到了100畝,年出魚20萬斤左右,産值約400萬元,主要銷往內江、成都、重慶等地,黃帥旗也一躍成為了當地的養殖能人。

但他並未就此滿足。在合作社尚在修建的生態化水産養殖車間,看著眼前忙碌的工人,黃帥旗表示,早在2018年,他因對養殖技術、水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造成了1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經此一事,他痛定思痛,深刻認識到現代化養殖技術的重要性,隨後便四處學習取經,並最終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于去年9月被納入了內資鯰魚鮰魚白烏魚産業集群項目,啟動了生態化水産養殖車間建設。

“這種生態工廠化的養殖方式,魚的養殖密度更大,産量更高,同時,因為水質可控,可以實現養殖全週期不投用藥物,使得魚的品質也更好。”黃帥旗介紹道。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建有苗種車間、實驗車間、成品魚車間以及生態種植區等,預計2025年3月可實現投産。屆時,從魚苗投放、養殖管理,到成魚捕撈,皆可有效管控,不僅節省佔地空間、縮短養殖週期、大幅度降低病害,且具有更高産量,打破了傳統水産養殖瓶頸,實現了向綠色化、高品質化轉型。

談到今後的發展思路,黃帥旗説:“下一步,我的想法是,聯合周邊的養殖同行,共同推廣、發展叉尾鮰,形成一個産業集群,提升競爭力,讓我們東興的水産養殖業發展得更好。”內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