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一位67歲的老兵聞永仕,在回憶起1979年戰友郭連斌的遺言時轉過頭,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待情緒稍緩後堅定地説:“我答應了他,會盡我所能照顧他的家人。”這簡單的話語背後,是數十年的堅守與深情,是一個人用一生踐行誓言的偉大故事。
在2024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榜”中,聞永仕榮獲“誠實守信好人”稱號。這一榮譽,是對他多年默默堅守的肯定,如同一束光,照亮他過往的付出。它更是一種激勵,激勵更多人傳承和弘揚這份寶貴的精神品質,讓這份溫暖與力量在社會中延續。
戰火洗禮,誓言永記
1976年冬季,原內江縣的大街小巷寒風凜冽,但這無法冷卻108名熱血青年滾燙的保家衛國之心。他們懷揣夢想與使命,毅然踏上充滿未知的軍旅征程。在這群英氣勃發的青年中,聞永仕與郭連斌原本素不相識,在教導隊的嚴格訓練中,因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結下深厚的情誼。
郭連斌是一名高中畢業生,在那個年代,知識賦予他獨特的光芒。他將紮實的學識融入日常訓練,憑藉不懈努力,很快脫穎而出,擔任教導隊文書這一重要職務。1979年,戰爭的陰霾如濃厚的烏雲,無情地籠罩在這片土地上。在即將奔赴前線的那個夜晚,來自原內江縣的幾名解放軍戰士圍坐在一起,他們立下一個莊重的誓言:“我們哪個沒有犧牲在戰場,我們的父母就託付給他。”簡單的話語,卻有著千鈞之重,承載著戰友間生死與共的深厚情誼。
戰爭的殘酷無情超乎想像。一天,郭連斌作為偵察班長,帶領小股部隊深入敵後偵察。在一次激烈的遭遇戰中,槍林彈雨如死神的鐮刀,無情地“收割”生命。郭連斌和同班戰友孟憲剛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為了國家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聞永仕在戰場上同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考驗。敵人的炮火如雨點般落下,在硝煙瀰漫中,他的左肋骨不幸被敵人的火力貫通受傷,手指也被炸斷。他在戰友們的拼死救援下被抬下陣地,送往後方醫院。在醫院的日子裏,每一次從昏迷中醒來,他心中最牽掛的,不是自己的傷勢,而是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和他們留在後方的家人。傷還未痊癒,他便在休假期間踏上了前往郭連斌家的路途,這一去,便開啟了他長達數十年的守護之旅。
退伍不褪色,擔當護遺屬
聞永仕第一次踏入郭連斌家時,心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郭連斌的父親處於植物人狀態,母親由於過度悲痛雙眼紅腫,妹妹眼神中充滿恐懼無助,年幼的弟弟拿著書本。聞永仕走到郭母面前,握住她顫抖且滿是老繭的手,那一刻,強烈的責任感涌上心頭。他仿佛看到戰友郭連斌的臉龐,聽到其託付家人的話語,暗暗發誓要成為這個家庭的支柱!
回到部隊後,聞永仕面臨著人生中最艱難的抉擇。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去步兵學院進修。這是很多戰士夢寐以求的機遇,意味著他在軍旅生涯中將踏上一條光明大道,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對郭連斌家人沉甸甸的責任。那是戰友臨終的託付,是他心中無法割捨的牽掛。經過短暫而又痛苦的思考,他毅然放棄了進修機會,懷著對戰友的深情和對責任的敬畏,向首長深鞠一躬,請求提前退伍。他深知,郭連斌的家人正處於最脆弱的時刻,他們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他的陪伴和支援。
聞永仕退伍後回到內江,成為供銷社一名普通員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郭連斌一家人接過來與自己共同生活。雖然工作平凡,但他心中有不平凡的使命。每個月發工資的日子,他總是第一時間把所有錢交給郭母支配——用於購買郭父所需的藥品和維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他的善良、堅韌和無私付出,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漸漸融化了這個家庭因郭連斌犧牲而冰封的心。尤其是郭連斌的小妹郭連書,目睹了聞永仕為這個家所做的一切。聞永仕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身影,在照顧郭連斌的家人時充滿愛意的眼神,深深打動了郭連書的心。在共同經歷了無數個艱難時刻後,愛情的種子在兩人心中悄然發芽,他倆情投意合,最終結為夫妻。這段婚姻,是兩個靈魂的相互吸引,更是一種特殊的傳承,是對郭連斌烈士精神的延續和紀念。
艱難歲月,愛的陪伴與堅守
照顧郭連斌的父親,是一項常人難以想像的艱巨任務。郭父身體機能幾乎喪失了,每天,聞永仕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全身心地投入到對郭父的護理中。他每日定時為郭父翻身、拍背,防止老人因長期臥床而生瘡;幫助老人排出痰液,避免肺部感染。在為老人擦拭身體時,他會仔細檢查皮膚,如果發現一點異常,就會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處理。
每個月的醫藥費,對於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説,無疑是一座沉重的大山。聞永仕常常為了湊齊這筆費用四處奔波,向親友借錢。那些年,債務如同密布的烏雲,籠罩在這個家庭的上空,但他從未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他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戰友的信任,是一個家庭的未來。
1984年,考慮到郭父的身體狀況和老人心中對家鄉的眷戀,聞永仕與家人商量後,決定舉家搬回郭父家。在他和妻子的日夜守護下,1988年,郭父安然離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老人臉上帶著安詳的神情,仿佛在默默地感謝聞永仕這些年來如親生兒子般的悉心照料。
命運似乎總是考驗堅強的人。1997年,由於體制改革,聞永仕失去了供銷社工作,家庭經濟瞬間陷入困境;與此同時,郭母的身體每況愈下,各種疾病纏身,需要專人長期照顧。面對突如其來的雙重打擊,聞永仕沒有被打倒。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定讓妻子留在家中照顧岳母,自己則背上行囊,踏上前往雲南的打工之路。
他選擇雲南,不僅是因為那裏有更多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郭連斌長眠于雲南金平烈士陵園。每年清明節,無論工作多繁忙,路途多遙遠,他都會抽空前往陵園看望戰友。在戰友的墓前,他會靜靜地訴説家中的變化,告訴戰友他一直在履行自己的承諾。
2002年,郭母離世。聞永仕悲痛萬分,心中充滿對郭母的不捨。但他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在這20多年的漫長歲月裏,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責任與擔當,他無愧於戰友的託付,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榮譽背後,是一生的堅守
如今,在政府為聞永仕解決的安置房裏,郭連斌烈士的一等功臣牌匾高高地挂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那閃閃發光的牌匾,仿佛是郭連斌烈士不朽的靈魂,靜靜地注視著這個家,見證著聞永仕多年來的付出。每當看到這塊牌匾,聞永仕的眼中都會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那是對戰友的懷念、對過去艱難歲月的感慨。
聞永仕常説:“郭連斌21歲就犧牲了,我的戰友們也有很多沒能回來。我幸運地活了下來,應該照顧他們的家人。”在他看來,自己的倖存是一種恩賜,也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不僅是對郭連斌個人的承諾,更是對所有犧牲戰友的敬意。他深知,自己比戰友們多活的這些年,見證了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水準提高。這一切,都是無數像郭連斌這樣的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所以,他覺得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是對戰友最好的回報。
隨著歲月的流逝,聞永仕的故事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戰爭年代戰友間生死與共、超越血緣的深厚情誼,看到了退伍軍人對承諾的堅守和對責任的擔當,更看到了一個普通人在面對命運的重重磨難時,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文、圖/唐山 姜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