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袖套書記”雷勇——記成都東部新區海螺鎮青龍村駐村第一書記雷勇

清晨,青龍村的大地在朦霧中漸漸甦醒,成都東部新區稅務局派駐在這裡的駐村第一書記雷勇,習慣性地將袖套戴在自己的雙臂上,又開始了他新的一天的忙碌,也續寫著他與青龍村的情感故事。“有時候幫群眾搭個手、做點事更方便些,手腳也更放得開些。”他雙臂上的那副袖套曾經給青龍村3組鄭成全大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是記頭天的工作日誌,整理有關工作資料,梳理準備當天的工作事項。忙到九點過後,他戴著袖套的身影不是出現在田間地頭、項目工地現場,就是在農戶的家裏。

自2023年9月12日駐村以來,他連續兩年放棄年休假,也沒有因私請過一天假。他紮根農村,走家串戶,紓困解難,協調各方資源,不僅為村民辦了不少好事、實事,還幫助青龍村大力發展支撐産業,村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袖套書記”。


帶著感情做事,群眾感激他

青龍村1組60歲脫貧戶汪少明,其妻子和女兒患有精神障礙疾病,自己的身體狀況長期不佳。雷勇到他家走訪時,他正在手腳緩慢地“和豬飼料”。雷勇二話不説,手腳麻利地主動幫忙。翻料、和料、裝料,抱口袋進屋。原本汪少明獨自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幹完的活,雷勇二十分鐘就完成了。半個月後,汪少明給他打來電話,説他三十年的老舊豬圈的一盞燈不亮了,村上的電工又外出不在。雷勇前去查看後,發現是電線老化了。他上街買來電線、線管等,拿出平時放在車上的工具,從下午兩點一直忙到近六點,將整個豬圈的電線按電工操作標準更換完。汪少明看著很是感動,心疼地用毛巾幫他拍打頭上的蜘蛛網和渾身上下的灰塵,不停地説:“謝謝了!麻煩了!”那一刻,雷勇感到了全身的溫暖,覺得幫百姓做一件小事都是那麼的值得。當汪少明專門託人買了肉回來,硬是要留他吃晚飯時,他卻反覆叮囑汪少明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然後裝好工具離開了。

作為農民的兒子,雷勇對農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他與青龍村的情緣其實早在30年前就已經結下。1994年,作為當時簡陽市壇罐鄉(即現在的成都東部新區海螺鎮)的政府駐村幹部,他就駐過青龍村。他熟悉那裏的山山水水,記得那裏的大爺大娘。在他心中,他把年長的村民都當成了自己家住農村的長輩,他們需要的幫助,就是自己長輩的呼喚。為了方便與群眾聯繫,他在全村各隊張貼了近百張自己的電話號碼。為了方便給群眾幫忙,他騰空了小車的尾箱,把日常農村生産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安裝修理工具都放了進去。


image.png

雷勇小車後備箱里長期放著的便民服務工具


帶著愛心做事,群眾擁戴他

青龍村1組70歲獨居老人馮月華,丈夫和兒子先後服役南疆北疆,為國戍守邊關。父子倆先後退伍回鄉務農,兒子結婚入贅女方,丈夫後來因病去世,馮月華一人生活了二十餘年。家門口50多米長的入戶土路未硬化,特別到了下雨天更是又爛又滑,給馮月華的生産生活帶來了嚴重不便,且因該路段坡度陡,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雷勇實地了解情況後,很快向自己的派出單位成都東部新區稅務局的領導做了彙報,並談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援,在局內建起了復轉軍人釘釘群併發出捐款倡議。雷勇雖然沒當過兵,也帶頭捐了款。在大家的愛心幫助下,于2024年2月底為馮月華家修建了一條嵌有“八一”字樣的入戶便道,大大方便了出行,消除了安全隱患,解決了後顧之憂。雷勇自始至終全程參與了入戶便道的設計和施工。為了防止路基垮塌和美化環境,他還自己掏錢買來樹苗和花籽,栽撒在路的兩旁。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雷勇清楚,現在青年人大多外出,村裏面的老年人居多。在老人們的日常生産生活中,他們需要村社兩級幹部更多的關愛。只有基層組織更多地關心和照顧好在家的村民,才能贏得廣大群眾對幹部、對組織的信任、尊重和擁護,才能更好地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鄉村的美好,需要幹部和農民的良性互動,沒有農民參與的鄉村振興,註定是空中樓閣。

image.png


image.png

獨居軍屬老人馮月華家入戶路硬化前後對比圖

image.png

雷勇(左)晚上參加村民安全用電等隱患排查


帶著責任做事,群眾信任他

青龍村4組村民曾子財説:“雷書記實在,是個好人,他説的話、做的事我們都相信。”雷勇自己則説:“我是帶著‘稅務幹部’和‘駐村幹部’這兩張標簽在做事,我要對得起稅務局的信任,要對得起‘駐村幹部’這個稱號。”

2022年,青龍村還仍是成都東部新區唯一的集體經濟“零元村”,整體發展在整個新區排名靠後。帶著鄉村振興的使命,雷勇到村後,把産業振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自己工作的重心。在村“兩委”的密切配合與共同努力下,通過承接植樹節、農民豐收節、塘堰維護、大米銷售等活動與項目,2023年青龍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萬元,成功摘掉了“零元村”的帽子。

青龍村鄉村振興各個項目,雷勇都深度參與,同村“兩委”的同志們一起思考、探討,項目過程中,一起監督,項目結束後,一起參與驗收。烘乾中心項目,他逐字逐句參與合同的審定,提出合理化建議;高標準農田改造,他逐個田塊去查看田埂的位置是否合理,田塊表面的平整度誤差是否達標;村上道路加寬,他逐一路段去巡查路邊的保坎是否牢實,工程中有無偷工減料。他説:“平時幫扶群眾,只能幫一部分,也大多是小事,那是‘小幫’。只有項目落地了,實施見效了,村集體富裕了,大家日子都更好過了,那才是‘大幫’。”

目前,青龍村幾個大的項目實施順利,全部完工交付後,將為全村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024年,青龍村集體經濟收入正奮力向50萬元邁進。在雷勇心中,青龍村的美好未來不是夢。

image.png

雷勇巡查土地整理項目中保坎品質情況

image.png

雷勇(左二)查看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進展情況


雷勇在駐村第一書記“抓黨建、防返貧、謀振興”專題黨課上響亮提出“共産黨員就是要為人民群眾多做點實事、好事,尤其是黨員中的幹部,更是要有點‘與眾不同’!”

在為青龍村3組村民鄭海泉房屋意外失火的滅火救援中,他額頭上被蜜蜂蜇了兩個大包,仍不顧疼痛與安危,衝在救火隊伍最前面;他引來“金融活水”,推動青龍村與成都農村商業銀行達成合作意向,促成整村授信200萬元額度,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青龍村稻米種植遠近聞名,他盡心培育“青盛”農業品牌,註冊特色大米商標“海螺香米”,並建立起電商平臺“海螺臻選”;他傾力協助村上搭建起大米生産、加工、包裝、銷售産業線,提升了青龍村農産品的加工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鄉村振興,法治護航。他請來稅務局的專家老師為全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鄉村致富帶頭人進行涉農稅收政策宣講並建起稅收政策諮詢微信群,以便於隨時解惑釋疑。下個月,他協調自己的派出單位成都東部新區稅務局幫扶村上安裝的50盞太陽能路燈也將為青龍村的夜空增添一抹亮色……

“以前,我雖為村民們做了一些事,但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今後,我還想為青龍村人民做得更多、更好。”雷勇説。

別人“擼起袖子加油幹”,他“戴著袖套用情幹”。雙臂上戴著袖套的雷勇用心、用情、用愛、用責任贏得了群眾的好感,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贏得了群眾的尊重,連起了駐村幫扶幹部與群眾的心,融合了駐村幫扶幹部與群眾的情。

能為建強村黨組織盡份職,我高興;

能為推進強村富民盡些責,我欣慰;

能為提升治理水準盡片心,我愉悅;

能為群眾辦事服務盡點力,我開心。

這是成都東部新區海螺鎮青龍村駐村第一書記雷勇寫在自己《駐村工作日誌》扉頁上的工作座右銘。

以前,他那樣在做;今後,他還將繼續那樣做!(文、圖/成都東部新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