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源中國

打開了解秦嶺的一扇窗——走進中國秦嶺地質礦産科技展覽館

2024-11-25 11:11:20

巍巍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華民族的祖脈。秦嶺東西綿延上千公里,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也是兩條母親河——長江水系、黃河水系的分水嶺,以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品類繁多、礦産資源豐富而著稱。

image.png

坐落在秦嶺腹地、陜西鳳縣鳳州鎮的中國秦嶺地質礦産科技展覽館,以“感恩秦嶺、宣傳秦嶺、保護秦嶺”為建設理念,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是目前陜西省乃至全國地勘系統內首家建成的綜合性秦嶺地質實物資料館。站在科技館東門前綠茵茵的草坪上,便可看到科技館簡約而頗具金屬質感的外觀。雖然外表樸實無華,室內卻珍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實物地質資料,展覽區更採用光、電、聲、多媒體、全息投影等現代科技手段立體展陳,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秦嶺深厚的地學魅力和文化底蘊。

“秦地科學風,嶺南一脈春。礦産連千古,館藏展乾坤。”這是對秦嶺地質礦産科技展覽館最簡潔明瞭的概括。一樓展廳圍繞“和合共生,開創未來”主題,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秦嶺地區(陜西段)礦産資源、地理氣候、秦嶺文化、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基本情況。展廳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秦嶺礦産沙盤模型。整個沙盤規模宏大,製作精緻美觀,生動再現了秦嶺山河的壯美。沙盤上不僅清晰標注了山嶺溝壑、河流小溪、山間小道、礦山鐵路,連在秦嶺探明的140個礦床的位置也一目了然。

從二樓展廳的北防護欄邊,就可以看到寬敞大氣的岩心庫。岩心庫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可容納岩心55萬米,目前已入庫13萬米,主要集中存放著秦嶺地區(陜西段)地質勘查工作中保存的岩心實物地質資料。這一展區頗為壯觀,一箱箱岩心被整齊碼放于金屬展架之上,一列列高數米、長數十米的展架如威嚴的鐵軍,護佑著地球演化的奧秘,及秦嶺地質人幾十年奮戰野外地質勘查、地學研究、礦産開發的智慧與心血。

“模擬坑道”是科技館裏的網紅打卡景觀。走進這裡如同下到數百米深的坑道中,耳邊是掘岩機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伴隨著模擬坑道中的燈光和影像特效,高度還原了大山深處的野外地質一線工人在坑道掌子面掘進生産的真實狀況。

歷經億萬年前波瀾壯闊的造山運動而形成的秦嶺山脈,保留了非常珍貴的地質遺跡,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一代代地質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在廣袤的黃土高原、富饒的八百里秦川、溫潤秀美的三秦大地源源不斷地發現、開掘出礦藏,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著資源保障。科技館內還陳列有數十位地質專家的光榮事跡,隨著《勘探隊員之歌》的悠揚旋律,駐足瀏覽這些時光深處的找礦故事時,腦海中會不禁浮現出地質隊員在崇山峻嶺中穿密林、攀山崖,披荊斬棘、風餐露宿的情景,頓時心生敬意。

截至目前,秦嶺地質礦産科技展覽館已成為集地學基礎研究、大學生實習實踐、大眾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科技館通過樹立大科普理念,不斷加強地質地學與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融合,激活科普資源潛能,提供優質科普作品,在講好自然資源故事中弘揚科學精神,提升自然資源科普品牌的傳播效能。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國偉所説,中國秦嶺地質礦産科技館收集儲存的豐富實物地質資料,不僅是整個地學界認識秦嶺、研究秦嶺的最可靠依據,也是開展秦嶺深部勘搜尋礦的最基本保障,更是推動産學研相結合的良好場所和紐帶,是了解地學知識、了解秦嶺的橋梁,將吸引和激發社會公眾更廣泛地參與到秦嶺找礦和環境保護中來。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