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一張傳承百年的綿陽非遺名片:“米家梁楊氏正骨療法”

日前,綿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涉及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等四大類。這些項目技藝精細,絕技紛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其中,“米家梁楊氏正骨療法”便是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在大類別中較為亮眼。

image.png

米家梁楊氏正骨療法為病人手法復位

“米家梁楊氏正骨療法”是綿陽江油民間傳統醫藥的延續,以正骨和推拿手法為主,治療骨折筋傷有獨特療效,在川北及漢中地區有較高的知名度百餘年前,該療法創始人楊洪友輾轉來到米家梁行醫,是當地有名的骨傷醫楊洪友將骨傷醫術傳給楊秀福,後來代代相傳,楊世明便是這門療法的第三代傳承人,他從10歲起便跟在楊秀福身邊,一邊幫忙一邊學習。在楊秀福的言傳身教之下,楊世明中醫療法逐漸産生了濃厚興趣,後來由於機緣巧合,又拜金光洞王和尚為師學習中醫正骨,入行至今已有50多年。

準確、沉穩、深透,是我們正骨療法的最大特色。楊世明説起楊氏正骨療法這門行當,頓時眉飛色舞

image.png

來院參觀考察

回憶説,綿陽江油是武術之鄉,又是道家聖地,當地人自古喜歡武術;小時候家裏經常有習武者來求醫,師傅時而坐著時而起身,用雙手在傷者身上按摩著,接著又為他們敷上自製的藥膏。那個藥膏特有的味道很難忘,當時聞起來不是很習慣,時間久了竟然挺懷念。

隨著經驗的積累楊世明開始獨當一面,開設了楊氏骨科診所。他延續父親的醫德和醫術,經常為貧困患者免費治病,在繼承祖傳藥方和技藝的同時,不斷學習鑽研,改進治療方法,優化藥物配方。

20027月,一位82歲的老婦人因不小心跌倒導致股骨頸粉碎性骨折,不能站立和走路,其兒女四處尋醫問藥,老婦人卻始終不見好轉。“老人家的兒女找到了我,我看完後就囑咐他們要讓老人家臥床三個月期間堅持服藥,保持身體幹爽,避免生褥瘡。”老人的兒女按照楊世明老師的醫囑妥帖照顧老人。就這樣,經過多次正骨、推拿、敷藥、內服藥後,老人家逐漸恢復健康,能夠下床走路了。

不久60多歲的李女士因意外滑倒,導致右腕受傷骨折,由於腕部變形腫脹、疼痛劇烈,被送到綿陽江油楊氏中醫院骨傷科治療。

經過CT三維成像檢查,診斷為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並有明顯錯位。根據現行的一般治療原則,則需要手術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

在病例討論時,楊世明率先提出,先試用中醫手法閉合復位,如果復位良好,病人就無需手術;如果手法復位失敗,再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這樣可以給病人一次非手術的機會。

患者詳細溝通後,楊世明帶領幾位醫生默契配合,經過數分鐘的拔伸、牽抖、端提後,再拍片檢查,發現骨折復位很好,隨用夾板固定後返回病房,病人從而避免了手術的痛苦。

經過幾天的觀察,病人恢復不錯。出院時,家屬發現送給楊老師的紅包被當做住院費交到了住院處。此時,病人和家屬熱淚盈眶。

上一工夫茶,看著兒子及徒弟們為病人正骨、敷藥,楊世明面露喜色。然而,喜悅之餘仍有焦慮。他坦言,氏正骨手法要求熟練、穩準,習過程比較辛苦,加之現在醫療趨利的原因,能堅持下來的人很少。

好在兒子楊雷接過了傳承這一擔子,成為該療法的第四代傳承人。他在瀘州醫學院骨傷專業畢業後,毅然放棄了在三級醫院工作的機會回家將診所擴建為醫院,將現代技術植入氏正骨裏面來,讓傳技藝不斷優化。

功夫不負有心人。米家梁楊氏中醫正骨療法”于20226月成為江油市非遺項目;20238月成功成為綿陽市市級非遺項目楊雷也成為綿陽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畢竟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我不願意讓它到了我這一代就失傳了。”談及傳承問題,楊雷信心滿滿。他表示一定守護這份祖業,讓更多人認識和感受到傳統、經典、特色的中醫正骨療法譜寫出自己在新時中醫藥文化大舞台中最美妙的樂章。文、圖/江油 王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