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一齣與眾不同的“鄉村振興”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與此同時,全國戲曲舞臺上涌現出一大批有關鄉村振興的劇目,不少作品在藝術表現和人物塑造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高精尖”之外,大量基層院團創作的同類題材作品依然存在著同質化、類型化的現象。

近日,在龍岩僑聲演劇院看到了龍岩文化研究會會長江和基先生與龍岩山歌戲傳習中心聯袂製作的一齣與眾不同的“鄉村振興”戲——龍岩山歌戲《山茶飄香》。其生動的故事情節、精湛的藝術表演、深刻的時代內涵和黨群之間的魚水深情讓觀眾感受了一場獨特而震撼的藝術體驗。

“天邊飄來五彩霞,喜事好運到山洼。今年茶葉大豐收,樂得大家笑哈哈。”優美山歌旋律中開場的龍岩山歌戲《山茶飄香》以復線結構講述了一個年輕駐村幹部張秋燕,在斜背村駐村任期即將結束之際與一群村幹部、村民們,與其表姐、茶葉收購商張月梅“鬥智鬥勇”,圍繞著“買茶”“賣茶”,産生誤會卻最終皆大歡喜“攜手致富”的故事。

富有創意的舞臺設計,打造出極具新羅特色的舞臺效果;舞蹈的美感與故事情節相結合,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視覺體驗;音樂的旋律與節奏讓觀眾仿佛置身於那段充滿希望的時光隧道之中。好的農村題材,自帶神韻。《山茶飄香》人物不多,不過,劇情的線索並非單一,除了兩姊妹“鬥智鬥勇”這條情節線之外,還有一條,即村民與兩姊妹之間“鬥智鬥勇”,他們的故事有機地交集在一起。

鄉村振興,是很新的戲劇題材,如果失了文化內涵,就很容易落入談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窠臼,敘事就成了無本之木。戲中兩次出現的“三杯茶”是戲中的點晴之筆,賦予了整場戲生動的情感色彩。第一次的“三杯茶”,在戲中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對村民為什麼不賣茶、張月梅為什麼執著要買茶進行了鋪墊。編劇根據劇情所需,讓村民把斜背“好茶”換成“差茶”,把村民儘管急需用錢,但為了留住駐村幹部的質樸情感、良苦用心,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後,隨著劇情的推進,張秋燕繼續駐村、張月梅投資興辦茶葉種植公司,村民們萬分激動,他們之間的對白,更就體現了他們對新生活充滿希望。“第一杯茶敬大地,第二杯茶敬書記,第三杯茶敬鄉親,守護熱土建家園。……山歌唱遍五洲洋,斜背茶萬里飄香!”第二次的“三杯茶”尤為重要,將全戲推進高潮,充分展現新時代新農村的新生活和新風貌。全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此時,背景再一次出現斜背春色、斜背茶氤氳的湯色,這一場光影藝術,讓觀眾在餘音中對斜背、斜背茶充滿期待。

當然,最值得回味的是他們之間兩次“三杯茶”的山歌説唱,選用了原生態山歌“龍岩”的音樂,其音樂特色酣暢淋漓、直抒胸臆,説唱因素的存在使得整個劇本具備騰挪跌宕且靈動多變的戲劇時空,對人物情感的昇華起了很好的推進作用。除此之外,全劇中的音樂唱腔設計,對每個人物角色的情感渲染和表達,都非常準確到位。

作為一種區域特色鮮明的戲劇藝術,龍岩山歌戲具有“寫意”“傳神”“虛實相生”等審美特徵,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應成為當下鄉村文化振興的抓手。編劇江和基先生深入基層、紮根農村,為寫好這部戲,先後二十多次前往新羅區江山鎮老寨、背洋等村采風,歷經半年,創作出這一反映新時代新農村的新生活新風貌的主旋律山歌戲。

優秀的文藝作品不僅是“視”與“聽”的盛宴,更應起到精神提升作用,引發人們的“思”與“想”,觸及靈魂,沉澱思想,轉化為價值觀、世界觀。我覺得這部戲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一定程度上挖掘到了農村題材的“根性”。這在類似鄉村振興題材的作品中,不可多得。

“我們想要以更接地氣的形式去處理,比如幾個村民形象的設計,用當代演繹方式重新整理和編創,儘量把表演、歌、舞全部融在一起。對我來説,這部劇除了深刻的立意之外,更希望它是好聽好看,讓人流連忘返、感覺意味深長的。”江和基説,斜背茶、斜背人的多元、豐富、獨特給了他很多創作靈感,創作這齣戲的目的就是希望古老而充滿生機的“斜背茶”走出新羅,讓越來越多人走進新羅,了解新羅,愛上新羅。(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