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技藝綻放新時代的光芒,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古竹鄉打造永定首家鄉村非遺館並於近日開館。在保護、傳承、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同時,使其與鄉村居民日常生活文化相融、現代生活緊密相連。在代代守護傳承和與時俱進中綻放生機活力,進而為鄉村振興賦能。
這家鄉村非遺館位於永定區古竹鄉瑤下村,由一座老舊的土樓改造而成,總佔地面積900平方米,內設缸砵、磚瓦、斗笠、鐵鍋等古竹境內非遺産品展示區和遊客互動區,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了解到古竹農耕文明的文化標記,還能夠動手參與非遺製作。
“非遺這個東西對很多年輕人來説接觸並不多,特別是一些傳統技藝,來到這裡有種時光穿梭的感覺,讓我們能夠重拾這些漸行漸遠的記憶,培養一些傳承的興趣。”遊客黃梓鵬表示。
斗笠作為鄉村非遺館內的重頭戲,在瑤下村已有150多年的製作歷史,被評為龍岩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70多歲的斗笠技藝傳承人李新明做了大半輩子的斗笠,而今仍然在非遺館內一邊做著斗笠,一邊向有興趣的年輕人傳授技藝,非遺館不僅讓他實現了傳承夢,而且讓斗笠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通過非遺館的平臺,斗笠這一傳統手工藝品不再僅僅局限于瑤下村的小天地,而是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愛好者的目光。
“幾年前的斗笠一頂才賣五塊,甚至三塊都有,有些是送給人家。像現在的斗笠,就是價格比較好了。在前三年的時候就賣了12塊,15塊,現在就賣了20塊了。那現在的斗笠也是差不多,也很多人要來跟我們訂貨。”永定區古竹鄉瑤下村斗笠技藝傳承人李新明高興地説。
近年來,永定區古竹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大力挖掘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深入推進非遺傳承與創新,著力打造“非遺小鎮”品牌,發動各方力量,因地制宜活化利用沉睡的土樓,集中展示古竹客家提線木偶戲、手工陶器燒制技藝、斗笠製作技藝、鐵鍋鑄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著力打造手工製作、産品展示、研學體驗為一體的鄉村非遺文化會客廳,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新的光芒。
“打造非遺展示館不僅僅停留于靜態的展示,更是為了讓遊客能夠親手觸摸、親身體驗非遺技藝,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同時,我們把展示館變成鄉村文化會客廳,積極搭建非遺傳承人和市場之間的橋梁,盤活非遺産品,讓非遺産品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為鄉村振興注入源動力。”永定區古竹鄉鄉長盧榮富表示。(熊川 陳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