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川越未來”第二屆地方戲曲傳承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隆重舉行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地方戲曲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由全國文化和旅遊研究院所聯盟支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浙江省駐川工作組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四川傳媒學院承辦的“川越未來”第二屆地方戲曲傳承發展交流活動,于2024年11月8日至10日在四川成都舉辦。

image.png

此次活動是繼去年在浙江寧波成功舉辦的“川越未來——浙川地方戲曲傳承發展交流活動”後,川、越再次攜手,共謀地方戲曲發展的全國性戲曲交流活動。自5月起,活動方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地方戲曲理論研究論文,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廣西、重慶、四川、陜西等全國19個省市的80余篇文章。經行業專家評審及現場評議,共評選出優秀論文15篇,來自10個省市;入圍論文25篇,來自15個省市。

11月9日上午,川越未來”第二屆地方戲曲傳承發展交流活動在四川傳媒學院隆重召開。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科研規劃部主任張曉華,浙江省駐川工作組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丁國平,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袁藝,與來自北京、上海、浙江、重慶、四川等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全國文化和旅遊研究院所聯盟成員單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共謀戲曲發展大計。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袁藝在開幕式發表致辭,強調本次活動對於推動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交流互鑒,共建良好發展生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活動中宣佈了優秀論文名單,併為其頒發獲獎證書。現場還發佈了由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製作的《川劇幕後大師》微紀錄片。

image.png

在學術交流環節,多位行業內專家作了主旨發言,為互促地方戲曲協作發展發表他們的真知灼見。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謝雍君認為,新世紀小戲創作要注重突出題材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在生活中發現有思想性的主題;上海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朱恒夫認為為了戲曲藝術的生態,小戲于大戲應並重發展;浙江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二級教授伏滌修認為需要關注地方戲中歷史題材劇目創作的傳統,思考其優秀與不足,並將之發揚光大;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李祥林認為地方戲曲藝術應該百花齊放,就可以嘗試著眼于巴蜀地域的多民族戲劇藝術。隨後多為學者嘉賓圍繞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與戲曲傳承發展,地方戲曲保護傳承發展對策和路徑,地方戲曲院團建設、人才培養和地方戲曲檔案文獻整理、保護與利用等議題展開積極思考與探討。

與此同時,“名家唱名戲”——第四屆地方戲曲精品劇目展演在成都錦江劇場熱烈上演。川、渝、浙三地名家共同帶來兩個戲曲劇種、4個代表劇目,現場“四朵梅花”沈鐵梅、蔣淑梅、王超、虞佳,以及婺劇優秀青年演員崔雅倩、張長京聯袂傾情演繹,特別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中國戲劇梅花獎三度梅大獎獲得者、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領銜主演的川劇《三祭江》,為本次活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文、圖/賴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