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適宜家庭農業和小農戶的農機供需國際交流會在長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交流會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大學聯合主辦。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會長范建華、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趙剡水、聯合國糧農組織可持續農業機械化負責人Josef Kienzle、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南南主管賈焰博士、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國別主任Barbara Tulu Clemens、非洲保護性耕作網首席執行官Saidi Mkomwa出席交流會。中國農業大學“一帶一路”國際農業裝備産業與智慧農業科技創新院院長楊敏麗教授主持本次交流會。
交流會邀請到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來自拉美、非洲、亞洲等25個國家的政府官員、高校科研機構、農民組織、企業、基金會等機構代表,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塞內加爾、迦納、南非、莫三比克、斯里蘭卡等駐華使領館官員,以及12家中國農機企業代表出席。世界糧食計劃署代表團也參與了這次交流會。
范建華代表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向到場來賓表示歡迎,他談到,本次交流會對拉緊中外農機企業利益紐帶、推動農機經貿往來、促進國家關係的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范建華對中國農機市場情況進行介紹,目前中國農機市場具有市場冷熱不均、農機市場競爭特點轉變、農機市場需求向“大型化、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變、進出口增速放緩、區域市場向南方漂移等特點。他祝願本次會議能夠拓展合作渠道,深化合作關係,譜寫農機合作新篇章。
趙剡水圍繞“中國農機産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及農業數字化探索”這一主題進行交流發言。他介紹到農業機械是中國農業的重要支撐,促進了城市化發展和農業勞動力轉移,帶動貧困地區産業發展。中國農業工業經過75年的發展歷程,與我國農業發展相輔相成,立足基本國情,産品結構多元化,堅持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聚效核心競爭力不斷創新,提升製造水準,保證産品品質,取得了蓬勃發展與纍纍碩果。目前,正在進一步進行農業數字化的探索,農業資訊化程度加速,農業數字化轉型已經啟航。
會上來自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坦尚尼亞、迦納、辛巴威、衣索比亞、斯里蘭卡和亞美尼亞等國家的代表介紹了各自國家農業生産現狀,並依據各國農作物種類、農業生産實際需要提出農機需求。12家中國農機企業代表介紹各自農機産品情況和市場銷售情況。
參會人員進行了充分交流討論,嘉賓和代表各抒己見,會議氛圍熱烈友好,進一步搭建了中外農機合作橋梁。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植物生産與保護司可持續農業機械化負責人Josef Kienzle表示,希望能夠通過南南合作的方式,有效整合資源,賦能非洲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生産效率,向綠色農業轉型,朝著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邁進。
非洲保護性耕作網首席執行官Saidi Mkomwa博士表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是幫助農民脫離貧困的有效途徑。目前非洲保護性耕作網已經與中國農業大學“一帶一路”國際農業裝備産業與智慧農業科技創新院、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後的合作能夠進一步加強農戶與農機企業的溝通與合作。
10月26至27日,本次會議參會嘉賓還參加了在長沙召開的2024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在展會上實地考察參觀各類農機産品,按照各國實際需求與農機企業進行交流。
來源:中國農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