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尚德俊

image.png


尚德俊男,漢族,中共黨員,1932年3月生,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山東省中醫院外科主任、主任醫師。1959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尚德俊在國內開闢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疾病之先河,創立了相關理論體系,榮獲全國第二屆“國醫大師”稱號。

勤學好思,中西醫結合創血管病學科

尚德俊入行,是西醫外科。抗戰打響,濟源兵荒馬亂。正值幼年,祖母和父親相繼因病去世。20歲,尚德俊立志從醫,考入山東醫學院,成績優異畢業。

1956年夏季,全國第一批西醫離職系統學習中醫班在天津舉辦,由於尚德俊工作勤奮,被選派赴津學習。

為了儘快打通中醫的“任督二脈”,他每天三四點鐘,摸著黑起床,跑到教室啃古典文獻。四大經典著作《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晦澀深奧,但半年時間就被他逐一攻克,撥雲見日,終覺中醫博大精深。

臨床見習,尚德俊還得隨身揣個“寶貝”,小小的記錄本,密密麻麻寫滿了病例。別人都跟定一位老師,尚德俊不拘泥,博採眾長,各家病例、用藥、治療效果及反應一一記錄,一絲不茍。逢著閒暇,便思考總結,如癡如醉。首發論文,成績第一,榮獲當時衛生部金字獎章。

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尚德俊白天看病顧不上吃飯,晚上讀書寫作至深夜。院內名醫張瑞豐也擅長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辨證論治,用藥精當,尚德俊得空就往那裏跑。到了週末,背上兩個饅頭一盒鹹菜,一頭扎進圖書館,苦讀文獻。週六入夜就“爬格子”,掌燈到天明。經年累月,自有心得。

在臨床治療中,尚德俊發現,肢體血液迴圈改善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控制肢體壞死感染,是保存患者肢體的大問題。他以病串症,同病異治,用中藥改善肢體血液迴圈,相繼創制多味方劑。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由他主持的山東省中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研究榮獲國家一級成果獎,是周圍血管疾病領域的最高獎;1979年,發表《周圍血管疾病症治》;2004年,經過20年積累,撰著出版《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

不計得失,“我就是做我該做的事”

尚德俊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但凡出診,他都早去晚走,有時掛號處都下班了,他也堅持看完最後一個病人,經常到了下午2點上班時間,上午的病人還沒看完。“很多患者是農村來的,遠道而來不容易,早看完可以早點回去。”他説,“我就是做我該做的事。”

對待病人,尚德俊熱情、耐心,涉及個人名利得失,他卻像個“絕緣體”。

上世紀80年代,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周圍血管病科的床位極度緊張。尚德俊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協調濟南軍區理論學習班,合作辦病房。

有人問:“你們過來看病號、查房,不少掙吧?”

尚德俊擺擺手:“不談效益,我也不要提成,病人來找我看病,卻住不上院,我心裏太過意不去,合作就是為了解決他們的困難。”合作的43張床位,極大緩解了看病難問題。

隨著名氣增大,不少醫院慕名而來,邀請他做“掛牌專家”,待遇優厚。但無一不是乘興而來,垂頭而歸,卻無不佩服這位老中醫的堅守。“我不是不能兩處跑,但我的病號這麼多,不定什麼時候來找我,還有從外地來的,要是來了不能解決困難,這就是我對工作、對病人的不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