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庫建成後,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巨大的湖泊。崇山峻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共1078個,故名“千島湖”。千島湖分東南湖區、中心湖區、西北湖區、西南湖區、東北湖區、和石林景區六個遊區。
1955年,新安江水庫動工興建。1959年,新安江水電站封孔蓄水。1960年,新安江水庫建成。1984年12月15日,浙江省地名委員會正式將新安江水庫命名為“千島湖”。千島湖為“世界三大千島湖”之一。千島湖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余千米;最深處達100余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米,在最高水位時擁有1078座大於0.25平方千米的陸橋島嶼,並以2平方千米以下的小島為主,島嶼面積共409平方千米。
2001年,千島湖所在的千島湖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公佈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0年,千島湖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公佈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建庫前,新安江從安徽屯溪方向進入淳安盆地,與東來的東溪港、進賢溪及南來的遂安港會合,至港口,出銅官峽。在銅官峽上游,新安江曲折奔流於群山之間,由於河床坡降很大,江水落差節節增加,從屯溪到銅官峽200公里之間,天然落差達100米。庫區構造線呈北東向,有馬金復背斜軸線、印渚埠-開化等斷裂通過,山脊線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
千島湖地區屬浙江西部山地丘陵區,由中低山、丘陵、小盆地、谷底組成。地勢呈四週高、中間低,由西向東傾斜,形成四週中低山逐漸向中部丘陵區過渡的地貌形態。古生界前,千島湖地區地處古海洋中。中生界印支造山運動晚期才逐漸隆起,為全區域的地貌輪廓奠定了基礎。經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後,受長期外力侵蝕作用和差異性的升隆運動,經火山噴發、岩漿侵入、斷裂活動及外營力的風化、剝蝕、夷平,形成該區域以低山丘陵為主的地貌。山地、盆地呈梯級多層地形展布。
千島湖的主要源水為安徽境內的新安江及其支流,匯水來自安徽徽州的歙縣、休寧、屯溪、績溪,以及祁門和黃山區的南部。
千島湖現已發現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等多處,五龍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古跡,小塘塢的西周至春秋文化遺址,水碓的春秋戰國至晉代的文化遺址;還有蜜山島的骨塔、蜜山庵,尹山庵等古代寺廟建築,以及葉公墓、鄭允中墓等古墓葬。
千島湖從水面到以下10米處,水溫在10℃-30℃之間來回變動,為變溫層,10-25米之間為溫躍層,水溫隨深度發生變化,以7-8月變化最顯著,大約從26℃降到10℃,水深每降1米,水溫下降1℃,1月水溫變化不顯著,從水面到25米都為10℃,從水深25米至湖底為滯溫層,水溫常年保持穩定,其中上半年滯溫層為25米以下,下半年35米以下,水溫常年保持在10℃左右。
環境保護部發佈的2011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與重點流域水環境品質狀況報告,在監測的10個主要水庫中,千島湖水庫級別最高,為Ⅰ類水質,也是10個水庫中唯一一個Ⅰ類水質的水庫。湖水天晴時能見度最高達12米。
千島湖湖形呈樹枝型,湖泊面積567.40 平方千米,湖中大小島千余個;庫壩高108米,壩長462米,流域面積10480平方千米,總庫容178.4億立方米,南北長150千米,寬10千米。水面積達580平方千米,岸線長度1406千米,幹島湖大壩前水深可達90米,平均水深34米湖底質以黃色粘土為主;通過湖周25條大小溪流、河川匯集入湖,其中以新安江為最大、最長,水量最豐富,還有武強渓、中洲、進賢溪、百畝畈等。
千島湖共有植物1786種,動物昆蟲2000余種,湖中島嶼森林覆蓋率達82.5%,內淡水魚有87種年捕魚量達4000多噸。 千島湖有13科94種形態各異的魚類資源,有"魚躍千島湖"、"水下金字塔"等奇特景觀,鳥類有90種,野生動物資源有獸類動物61種,鳥類90種,爬行類50種,昆蟲類16目320科1800種,兩棲類2目4科12種。
千島湖風景區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有維管束植物1824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20種。
千島湖54個島嶼中共記錄有456種維管植物,其中喬木120種,灌木61種,草本232種,藤本43種。喬木以馬尾松和殼鬥科植物為主;灌木多見於杜鵑花科、薔薇科、金縷梅科、冬青科和山礬科; 草本以菊科和禾本科為主。
來源:千島湖風景區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