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景區又名八仙渡、八仙過海口,坐落在山東蓬萊市北黃海之濱,與丹崖山、蓬萊閣、長山列島隔海相望,遊覽面積5.5萬平方米,主要景點近40處。周圍海域天高水闊,景色壯觀。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現,奇景虛幻縹緲,美不勝收,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一處引人矚目的亮點。
蓬萊八仙過海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神話傳説中八仙過海的地方,造型宛如橫臥海上的寶葫蘆,由八仙坊、八仙橋、望瀛樓、八仙祠、會仙閣、拜仙臺等近40處景觀組成,並有濱海平臺、觀景長廊、奇石林、海豹島等環區景觀和快艇遊覽項目。八仙過海景區擁有海上園林、海上奇石林、海上長廊、海上樓閣,以八仙為主題的玉器、瓷器、漆雕、木雕、石雕隨處可見,堪稱巨大的藏寶庫。
景區突出大海仙山的創意,集古典建築與藝術園林于一體,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周圍海域天高水闊,景色壯觀、空氣宜人,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現。千百年來,八仙過海之傳説、海市蜃樓之奇觀、碧海藍天之美景以及秦皇漢武訪仙求藥留下的神奇故事讓這裡成為拜仙祈福、瀏覽觀光的理想之處,蓬萊因而享有“人間仙境、休閒天堂”的美譽。
“八仙過海口”和“雲外仙都”兩座牌坊之間的一座倣古九孔拱形八仙石橋。橋長65米,寬6米,兩邊各附46根立柱石雕護欄,是進出景區的唯一通道。整個景區狀如寶葫蘆,八仙橋就是葫蘆蒂。因八仙過海景區是環保生態景區,在八仙橋兩側海域常有上千隻海鷗覓食、休憩,場面壯觀。
仙源樓是景區的進出門樓,門樓匾額上的“仙源”二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題。傳説當年唐太宗率大軍東征高麗時路經此地巧遇海市奇觀,驚嘆不已,遂以“仙源”稱之。“仙源”二字,説明這裡是群仙出沒之地,是仙文化的發源地,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八仙祠位於寶葫蘆形景區的丫腰處,在中軸線的中間位置,是一個獨立院落的單體建築。中間一座坐北朝南的正殿是八仙祠,左右各有一配殿,分別是祈福殿和財神殿。在蓬萊的諸多神話傳説中,八仙傳説生動傳神,它在我們整個華夏民間,也是流傳久遠,影響深廣。早期在唐宋時期的詩詞、雜記中就有八仙之説。至明代吳元泰所撰《八仙出處東遊記》中才認定: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位仙人,一直相傳至今。
這個拱月型影壁叫八仙壁,描述的是八仙過海的故事。相傳當年八仙歷經磨難,修成正果,得道成仙。一日,八仙在蓬萊聚會飲酒,一時興起,欲過海一遊,相約不得乘舟,各顯其能,遂到此地,漢鐘離搶先把手中扇子一拋,那扇子剎那間便大如蒲席浮在海面。漢鐘離躍身臥在上面向遠方飄去。何仙姑不甘落後,隨手拋出荷花,那花忽然大如磨盤,紅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在花上亭亭玉立,隨波逐浪。其餘六位紛紛拋出自己的寶器法物,躍入海中,飄飄蕩蕩,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上。八仙的寶器,震撼了龍宮,龍王大怒,命太子外出查詢,龍王之子欲奪八仙法物,雙方大戰一場。後經觀音調解,雙方罷戰,八仙終於飄洋過海而去。從此留下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美談。
在景區後半部,外側繞以長達四百多米的長廊。長廊外觀藍天碧海,漁舟鷗影,內觀園中樓臺亭榭,林木花草,上方的梁柱,飾以雕花和人物圖案,演繹生動的八仙故事。長廊下方外側,是觸摸池,池中碧波盪漾,各種卵石玲瓏剔透,海星、海葵、螃蟹、小蝦等各種水族也在其中。
來源:八仙過海景區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