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福建上杭下都:打造“文化會客廳” 賦能鄉村振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福建省上杭縣下都鎮以“紅土鑄魂”行動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豪康村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集紅色教育、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會客廳,豐富群眾文化獲得感,推進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史礪志,熱土育人

下都鎮豪康村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領導的“王濤支隊”誕生地,為再現這支抗日反頑武裝部隊的崢嶸歲月、光榮歷史,讓更多人從中汲取力量、堅定信念,村中利用原大禮堂建立了王濤支隊革命史展覽。

感悟紅色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從2024年春節至今的幾個月裏,王濤支隊革命史展覽迎來了梅州嘉應學院、上杭縣人大常委會、下都中學等機關單位組團參觀學習,每月參觀人數不下于1200人,是一個助力紅色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場所。“王濤支隊革命史跡展覽的開展有很大的歷史意義,主要是承認了我們這個歷史、尊重歷史,而且是一代一代的紅色基地,讓老同志身上的精神傳承下去。”閩粵贛邊區老戰士李燕華在王濤支隊革命史跡展覽開展時説道。

 

文匯鄉韻,樂活新篇

位於豪康村的述德堂,興建於1875至1893年,其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是一個集群眾閱覽、展示交流、文化休閒、音樂繪畫、戲劇演出、喜慶酒宴于一體的多元化鄉村文化平臺,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在這裡和諧共生。

述德堂充分利用平臺優勢,在堂內開設書畫班、唱歌班、管弦班等,吸引眾多村民報班學習,並時常開展各類科普宣傳活動,豐富群眾的日常生活。述德堂更是成為文化盛宴舉辦地,每逢節假日期間,“書畫文藝節”與“春晚”如約而至,吸引了民眾前來觀賞。書畫作品爭奇鬥艷,文藝演出精彩紛呈,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讓述德堂成為了豪康村一張響亮的名片。

 

農耕遺韻,文化傳承

豪康村委巧妙利用原禮堂舞臺的300平方米空間,打造了一個“耕讀農具展”。現珍藏著上百種已不再使用的農耕與讀書工具,包括蓑衣、谷隆、犁、鏵、轆軸、風車、谷答、谷蘿、打谷機、藤箱、亞細亞鐵箱、木桶、鐵皮桶、擔桿等農耕器具,以及算盤、黑盤、民國書籍等讀書用品。

這些耕讀世家的舊物,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長卷,展現了耕作工具的發展歷程。孩子們在這裡大開眼界,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祖輩們的辛勤耕耘與智慧創造;老人們則記憶猶新,仿佛又回到了那熟悉的田間地頭和書聲瑯瑯的私塾。“耕讀農具展”不僅是一次對農耕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對“粒粒皆辛苦”這一傳統美德的生動傳承。

下一步,下都鎮將按照“1+N”工作思路,持續深化資源整合,突出本地鮮明特色,全力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會客廳,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文化動力。(林元輝 郭健 丘啟東 范欣平)